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0 总第43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0 总第43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3期

发布时间:2015-12-10

肿瘤

标题导航

积极应对乳腺癌的复杂性与异质性

发布时间:2015-12-10来源:《医师报》作者:谢小明  阅读: 49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目前,乳腺癌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生存率有了极大提高。2015年全球有600多万患者在诊断乳腺癌5年后仍然生存。

针对个体的、有效、有度的差异化治疗也许是最完美的治疗模式,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整合资源,做到合理、规范的个体化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筛查:多手段联合 取长补短  

现阶段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方式有钼靶、B超、核磁共振等。由于钼靶筛查涉及到辐射问题,因此,钼靶筛查的裨益是个永恒争议的话题。最近英国的研究结果认为,39~41岁的女性要开始每年钼靶筛查。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继续通过从多个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机模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癌症筛查是帮助女性还是伤害?40岁女性,如没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及相关异常,钼靶筛查的获益最近也受到质疑。

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是40~49岁,40岁应该开始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组织较欧美女性致密,也会影响钼靶筛查的准确性,而B超正好能够弥补了钼靶的缺点,且没有辐射等不良反应,更适合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核磁共振由于价格贵也较为少用,当钼靶、B超筛查阴性而临床上又高度怀疑时不失为一种选择。

治疗:免疫与靶向 令人期待

免疫治疗也许是最令人兴奋的领域。随着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的批准上市,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和肺癌等其他实体瘤中有了显著的进展,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充满前途。

截止目前,免疫疗法,包括抗癌症疫苗,再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据Mittendorf的研究,NeuVax或免疫刺激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Ⅲ期疫苗试验,如果试验达到3年无病生存率其端点,2018年FDA将考虑批准该疫苗。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现代模式的最佳范例-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肿瘤的特异性突变进行打击。

但靶向治疗耐药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目前帕妥珠单抗和T-DM1还没有在我国上市,且高昂的价格,如曲妥珠单抗标准的1年治疗,需花费20~30万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是较大的经济负担。

遗传:肿瘤易感基因的探索

乳腺癌是异质性非常强的肿瘤,了解哪些女性更易患乳腺癌及她们易感的原因,可为探索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寻求预防和治疗的手段提供启示。

1990年,科学家通过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的DNA样本的分析建立了抑癌基因BRCA1突变和乳腺癌、卵巢癌风险升高之间的联系。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遗传影响肿瘤的思考。随后的研究发现,另一个基因BRCA2的突变也会增加患癌风险。如今,一些BRCA突变阳性的患者选择乳腺、卵巢切除来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带有BRAC基因突变的女性具有乳腺癌易感性,但是这部分人群因为激素的暴露水平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险,而激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锻炼,体重控制和怀孕。

工具:大数据时代到来

正因为乳腺癌的复杂性,“大数据”这个强大的工具有了用武之地。我国在乳腺癌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及第三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姜军教授等正在开展,大数据库的建立和精准医学的研究也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研究者相信通过分析目前积累的成千上万的肿瘤数据,可建立起相关的模型,改进目前的筛查和诊断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特异性治疗方法。相信随着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治疗方法的进一步个体化、精准化,乳腺癌的保乳率、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将进一步提高。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