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7-10 总第36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7-10 总第364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4期

发布时间:2014-07-10

管理

标题导航

糖皮质激素管理 知识与沟通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14-07-10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陈惠 摄影报道  阅读: 191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blob.png


医疗技术是每一名医师所要具备的执业技能,而医学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临床医师需要紧跟医学发展,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储备。在当前基层医院缺少经费、缺少组织,基层医师又亟需培训的情况下,海正辉瑞通过建立项目专家组,自觉承担起基层医师培训的任务,深入各个层面,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和使用糖皮质激素。致力于树立合理规范发展理念的同时,为中国激素治疗领域实现长远发展贡献力量,这正是企业爱心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6月20日,“中国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项目”(GOLD)落地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通大附院”)。坐落在景色优美的濠河边上,拥有103年历史的通大附院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西医医院,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分管医院医疗管理的业务副院长、呼吸内科教授倪松石,在得知医院被选为GOLD项目“协作单位”时,由衷感慨:糖皮质激素应用培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医师报》:医院在糖皮质激素规范化应用方面开展过哪些培训?

倪松石:一直以来我院都很重视糖皮质激素使用管理,早在1972年我院孟宪镛、徐克成教授编写了《激素在治疗和诊断上的应用》一书,1985年他们又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激素的临床应用》专著。当时在医院进行了广泛学习和培训,并对临床使用做了具体的要求。

2008年,我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在大连举行的中国糖皮质激素临床教育活动讲者培训,当时的主题是“change”,就是为了改变大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观念,强调不能将糖皮质激素当成“万能灵药”。随后,我们在医院和本地区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现在随着医疗新理论和新疗法的进展,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不断强调激素的准确使用,但由于受知识面和传统理念的影响,激素在临床不规范使用屡有发生,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重点在几个激素使用较多的科室如肾内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儿科等进行普及教育,做到不但自己能准确使用,而且能指导其他医生。同时,我们要求在给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对长期、大剂量使用者要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让患者知晓其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医师报》:目前在医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方面的情况如何?

倪松石: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药,在临床上如儿科、呼吸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用途广泛。其本身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是控制病情至关重要的药物。但是如果滥用会给身体几乎所有的系统带来损害,如代谢紊乱、骨质疏松、儿童发育障碍等。因此,规范化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管理工作。

目前,临床使用激素主要是按照相关疾病的诊治指南进行。以呼吸内科为例,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中,对激素使用的指征、激素的种类、使用的途径和方法、使用剂量、疗程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我们的管理也主要依据有关的指南和临床路径进行。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院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使用基本规范。


《医师报》:您认为当前糖皮质激素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倪松石:有调查显示,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规范、不适当的情况较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不该用的用了,该用的方法不对”。

之所以出现对激素的错误使用或惧用,其原因是临床医师对激素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等不甚了解,在规范化使用方面缺少认识。通常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和方法是:第一,有明确的用药指征;第二,恰当地选用不同制剂;第三,正确地选择给药途径;第四,适宜的剂量和疗程;第五,积极防治不良反应。临床医师缺乏相关知识和缺少思考是使用激素存在问题的核心所在。

糖皮质激素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糖皮质激素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医师只注意了作用,忽视副作用,不知道每个疾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了解程度毕竟不如医师。医师要掌握好适应证,严格按照指南使用;使用时要解释清楚,要把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其对健康恢复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副作用说清,让患者知晓并选择。

因此,医师本身具备的相关知识和与患者的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


《医师报》:您如何看待GOLD项目这样的培训?

倪松石: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发起,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项目”(GOLD),彰显了协会培训教育的职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医生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可以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生糖皮质激素规范化应用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造福更多患者。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第一要务

倪松石说,尽管日常工作多是与管理有关,但当医生仍是他的“本分”。他太了解作为一名医生,最需要的莫过于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如此才能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站稳脚跟,实现作为一名医生的基本价值。

他是江苏省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就在培训会召开前3个小时,他还在外地参加一名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会诊。作为中国医师协会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倪松石看来,没有比抓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更重要的事了。这也是作为分管医疗副院长的他最关心的事。

1984年入院,成为医院的一份子,1994年任呼吸科副主任,1998年开始兼任医务处主任,参与医疗管理工作,2002年呼吸科主任,2009年开始升任副院长,不知不觉,倪松石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管理经验。他说,是因为对医院的热爱而参与医院管理工作。

“事实上对于管理者而言,不懂医疗很难做好医疗质量管理。我时常在查房、门诊的时候发现很多医疗中的质量问题,为医院质量管理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促进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从任职科主任到成为副院长,倪松石深切地感受到两者的不同。

“科室管理目标明确,第一要务是管好医疗,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开展适宜技术,赶上省内和国家级水平,在本地区发挥龙头作用;管好患者,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费用,改善患者预后。第二是教学,完成本科、研究生教学,培养年轻医师,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第三是科研,科室发展离不开科研,加强科研,才能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科室管理是管理具体事务,医院管理则是从宏观角度,有其全面性,要从全院整体角度出发。医院要均衡平稳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科室的发展,有更多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医院质量管理。必须‘抓大事’,如加强学科建设,发挥科主任的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落实核心制度等。”

集管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还要处理一些突发医疗纠纷,倪松石平常很忙,但是他说,“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时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算到全年,他才发现:一年到头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