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7-10 总第36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7-10 总第364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4期

发布时间:2014-07-10

循环

标题导航

电风暴:早期识别预警信号

发布时间:2014-07-10来源:《医师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周京敏  阅读: 178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编者按:心脏急症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在急诊就诊患者中占据一定比例。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心脏急症也成为院前急救最常见急症之一。接诊医生,如何在首诊时做出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处置,赢得时间,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急诊医生的必修课。本期特邀专家,分享心血管急重症抢救宝贵经验,以有助于心血管医生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


blob.png

心室电风暴的发生常有预警信号,及时识别这些预警信号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进行相应治疗以减少心室电风暴的发生。其治疗可分为消除病因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电风暴发生时心脏电活动严重紊乱

心室电风暴又称交感电风暴、儿茶酚胺电风暴,指24 h内自发≥2次的室速或室颤,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电风暴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特别是近期心肌梗死患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

心室电风暴发生时,心脏电活动急剧出现严重紊乱,表现为快速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常需反复多次电复律,反复发作的时间间隔有逐渐缩短趋势,每次室颤发作前窦性心率有升高的趋势。

室速多数为多形性、尖端扭转型,易恶化为室颤;原来治疗室速有效的药物此时可能无效或疗效不佳,电转复虽有效,但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而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少室速、室颤发作。


消除病因及药物治疗并驾齐驱

心室电风暴的治疗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也是首先要纠正的,即消除患者潜在原因或触发因素,如补钾和镁,尤其是QT间期延长和低血钾患者;加强改善心功能的治疗;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等。对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再血管化治疗。

第二部分是针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单独或联合静脉应用。2006年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静脉应用作为电风暴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并指出应尽可能地使用或加大此类药物的用量,抑制交感神经活性。β受体阻滞剂常与苯二氮类镇静药物合用,可更好地控制电风暴发作。

此外,对已经接受长期胺碘酮(口服)治疗的患者,再发电风暴时,胺碘酮静脉应用同样有效;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电风暴时可采用奎尼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对触发室颤的室性早搏或室速行射频消融,短期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