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长沙的张女士由于脸上皮肤过敏,到楼下药房买维生素E。一问价格,每盒120元。“这是进口药,效果好。”药剂师说。张女士跑了韶山路上好几个药房,都没有找到基本药物目录中不到10元一盒的维生素E。
化学成分都一样,疗效能差多少?低价好药的消失,很多都是因为医疗政策导致的。药品招标“唯价低者得”,在控制药价虚高的同时,也把原本廉价药的价格压得更低,再加上药品销售和流通环节的成本问题,廉价药的利润空间少之又少。由此导致药企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进货。
允许医院有15%的药品加成,则10元一盒的维生素E只能加1.5元,120元一盒的则可加价18元。在利益驱使之下,医院自然会选择后者。
因此,解决低价药“玩消失”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由医疗政策引起,就应该由医疗政策来解决。
如针对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区别对待高低两类药品来解决。价格已很低的药品,不能与高价药一起招标,否则,一刀切之下,高价药的价格被切下来,低价药的利润也被切得荡然无存。此外,对于药企不愿意生产的问题,可以给予补贴扩大利润,以促进生产。
而对于因药品加成导致的低价药消失,最彻底的办法是取消加成和医药分开。若一时不能做到这一点,可以限制高价药的加成、同时提高低价药的加成额度,不能一视同仁以15%来算。如此区别对待,可以鼓励医院引进和使用低价药。
试想,10元一盒的维生素E就摆在旁边,把120元一盒的吹得再神,其销量也会大减。采取措施,让低价好药重回药架,可以一定程度带动整体药价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