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3-27 总第35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3-27 总第350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0期

发布时间:2014-03-27

视野

标题导航

诺奖获得者与院士思想大碰撞(上接第3版)

发布时间:2014-03-27来源:《医师报》作者:耿璐 王坤 董杰   阅读: 58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药品不应该申请专利

“药品是否应该申请专利,我们的回答是:不应该。”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在会上提出此大胆理念。专利一直被看做是投资的重要保障,由于投放市场的成本极高,医药产品一直是倡导专利的“典型代表”。然而,据埃里克·马斯金介绍,最近意大利法院规定医药产品必须申请专利,此规定出台后使新药研发速度大大降低。

埃里克·马斯金解释,创新具有连续性,一旦专利被申请,其他厂家将很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不仅如此,埃里克·马斯金还认为,专利持有人作为垄断方,药品一般销售的价格非常高,这与研发成本完全无关。其他厂家如果想进一步创新,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基础,甚至可能无法在未来开启后续的研发项目,这对整个社会无益。”

因此,埃里克·马斯金建议,可允许医药的开发者应用公共资金做研究,研究成果要公布给公众;另外,由开发者支付临床试验的费用,如果其他人想把药物推向市场,必须补偿开发者的研发费用。


小型生物公司同样盈利

美国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卡伊认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成败的关键在于融资、风险架构、研究战略。虽然生物技术研发时间长,风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大的生物技术公司才能取胜。

1993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理查·罗伯茨对此表示认可,并进一步介绍,早在1974年,他在一家私营研究室里和同事合作,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限制性内切酶,获得了20万美元的利润。

理查·罗伯茨认为健康的盈利模式来自于健康的管理模式。“在小型创业公司,大家各司其责,研究人员只做自己该做的工作,市场由专业人员把控。”理查·罗伯茨说。

“小公司的影响力与大公司无法比拟,关键是小公司要关注技术进步。”理查·罗伯茨最后总结道。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