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Renee A. Douma等公布的多国ADJUST-PE研究表明,基于年龄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合临床评估在排除肺栓塞时准确性较高,同时可减少CT肺部血管造影的应用。(JAMA. 2014, 311: 1117)
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临床可疑肺栓塞诊断策略中的关键元素,然而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价值降低。既往研究显示,在40岁以下人群中,以常规应用的500 μg/L为临界值可排除60%的肺栓塞,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仅可排除5%的肺栓塞。
Douma等前期在510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中得出基于年龄的D二聚体临界值:对于年龄≥50岁者,若D二聚体水平<患者年龄的10倍,视为阴性;对于<50岁患者,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仍为500 μg/L。研究者指出,迄今为止,这种检测方法已在1万余例患者中得到评估。
ADJUST-PE研究共纳入3346例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真正的肺栓塞占19%。结果显示,与一刀切的旧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年龄的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验前概率评估相结合可提高肺栓塞排除诊断率,同时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复发风险。
基于年龄的D二聚体临界值水平将阴性结果比例绝对值提高了12%,相对值升高41%。研究者指出,75岁以上人群应用基于年龄的D二聚体临界值筛查肺栓塞效果最为明显。
研究显示,在331例年龄≥50岁、D二聚体水平高于500 μg/L但低于其年龄10倍水平的患者中,仅1人(0.3%)在3个月内被诊断为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