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最新Meta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一线治疗药物双膦酸盐口服和静脉应用时,均可致新发房颤风险增加,静脉应用时风险尤其高。(Am J Cardiol. 2014年3月15日在线版)
然而,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纳入19 687例应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和18 358例对照受试者的数项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后曾明确表态:双膦酸盐与房颤风险无关。FDA指出,应用双膦酸盐的房颤绝对发生风险很低,但也承认应继续监测。
该Meta分析作者指出,该分析中纳入的5项研究为FDA审查后发表的研究,而结果与FDA得出结论截然相反。因此,FDA应重新评估双膦酸盐的房颤风险。常用的双膦酸盐包括阿伦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唑来膦酸(商品名择泰)、伊班膦酸盐(商品名邦罗力)和利塞膦酸钠(商品名唯善)等。
主要研究者Abhishek Sharma指出,双膦酸盐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内科医生和肿瘤科医生常处方该类药物,后者用来治疗肿瘤骨转移。他表示,双膦酸盐仍应作为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一线治疗药物,但“强烈提醒心脏医生应意识到这类药物的房颤风险”,老年人或心血管病患者等房颤高危人群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此外,他建议心脏医生多与肿瘤医生协作和交流。
实际上,2013年发表的一项覆盖1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已表明,应用双膦酸盐可致房颤住院风险增加,以静脉应用双膦酸盐为主。(Chest. 2013, 144: 1311)
这项最新Meta分析纳入9项双膦酸盐相关研究,包括5项随机对照研究和4项观察性研究,共覆盖135 347例受试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HR=1.22)和静脉用双膦酸盐(HR=1.40)均增加房颤发生风险,静脉应用时风险更高。与安慰剂相比,静脉和口服用双膦酸盐的房颤绝对风险分别为1.1%和0.4%。
研究者表示,应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评估双膦酸盐治疗的房颤风险,以明确是否为双膦酸盐的类效应还是仅单个药物增加房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