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3-27 总第35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3-27 总第350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0期

发布时间:2014-03-27

博客

标题导航

孩子,我有没有勇气救你?

发布时间:2014-03-27来源:《医师报》作者:田永吉  阅读: 56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到底应不应该放弃这个孩子的治疗呢?”这是去年我面对一位叫彤彤(化名)的患儿时最纠结的问题。

彤彤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2岁女孩,因患高位颈髓内肿瘤来我院接受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因孩子入院时身体状况极差,术后感染了真菌性脑炎。这是一种罕见且死亡率极高的颅内感染,偏偏孩子又对特效药无法耐受。

就在我们为孩子攻关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孩子的父母突然来找我。

“大夫,我们决定不治了。”彤彤的父亲几乎是强忍着泪水。

“为什么?”

面对我的疑问,他们道出了缘由:这对二十出头的夫妇来自农村,当初为了结婚已欠债累累。自从彤彤患病,一年多来他们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生活不堪重负……

谈到最后,这对夫妻各自抹了抹泪水,叹了口气,像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对我说:“大夫,我们从东北乡下一直到了北京最好的医院,手术也很成功,可孩子身体太弱了,这不怪你们。治好的希望不大了,家里也实在借不到钱了,我们还年轻,将来可以再要一个。”

谈话至此,双方陷入一片沉默。我能理解他们的处境,但作为一名医生,我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彤彤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坚持治疗最后极可能人财两空。但另一方面,彤彤所患的并不是恶性肿瘤,只要解决真菌性感染的问题,孩子就能恢复健康。

情急之下,我对彤彤的父母说:“再坚持一下吧,医生都没放弃呢。”

孩子的妈妈噙着眼泪点点头:“好吧,我们还是听大夫的,再咬牙坚持试试。”

家属的“配合”,本该让我这个主治医生感到高兴。但冷静之后,我却无比纠结:彤彤目前的身体状况极其糟糕,家属主动放弃治疗,作为医生应该干预吗?从人道主义角度而言,我的“劝阻”也许是对的,但目前谁都没有把握能治好孩子,如果再坚持一两个月,最终还是走向了最坏的结果,那时候这对夫妇会欠债更多、痛苦更大。这样的风险,是这个家庭能承受的吗?这对他们好吗?

纠结还不止于此,如果最后人财两空,家属会不会怪罪于我,索要赔偿,甚至失去理智?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但脑中闪过有关医闹、伤医的媒体报道着实让我忐忑不安。

“关键时刻,医生冒点风险是值得的,你面对着无法重来一次的生命。”我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多次结合亲身经历这样对我们说。

彤彤住院的半年,我内心备受煎熬:期盼、担忧、纠结……好在科里前辈都给予帮助,小儿神经外科著名专家马振宇教授组织全中心会诊讨论,甲戈主任亲自给彤彤做分流手术,我下班一有空就去查找文献,开会遇到专家就请教经验。最终,孩子康复出院。

一出悲喜剧,终以大团圆结尾。作为主治医生的我深知内中曲折,深感如履薄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希望渺茫的病例面前战战兢兢是医生的本能反应。然而,这时如果医生能和患者及其家属多一些“话疗”沟通,患者和家属又能对医学多一份理解,对医生多一分信任,医生才能不畏手畏脚,愿意为渺茫的希望冒险前行。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