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通讯员 孙婷 徐艳梅 陈云飞)6月19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张磊/ 杨仁池团队新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了基于CD38 靶点的新型抗体“CM313”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揭示了CD38 单抗治疗ITP 的可能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 抗CD38 单抗治疗ITP 能够快速、持久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该研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创新成果,有望改写全球指南。(N Engl J Med.6 月19 日)
该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性的1/2 期临床研究,纳入22 例ITP 患者接受每周一次CM313 治疗(16mg/kg), 共8 周, 随后进入16 周的观察随访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型CD38 单抗CM313 治疗ITP 的安全性、有效性,安全性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来评估,有效性以8 周内连续2 次血小板计数≥ 50×109/L 的患者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
95.5% 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达标
结果显示,CD38 单抗治疗ITP 能够快速、持久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 降低出血风险。在8 周的治疗期间,22 例患者中有21 例(95.5%)实现了血小板计数≥ 50×109/L, 并且血小板计数首次≥ 50×109/L 的中位时间仅为1 周。第8 周时总有效率81.8%(18/22),第12 周时为86.4%,第24 周时为63.6%,中位累积缓解持续时间为23 周(IQR,17~24)。出血患者的比例从基线时的68.2% 下降到第8 周和第24 周时的4.8% 和9.5%。
安全性良好
CD38 单抗治疗ITP 未发生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输液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大多数为1 级或2 级,其中所有输液反应均发生在首次输液期间, 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寒战(22.7%)、恶心(22.7%) 和血压升高(13.6%), 通过暂时停止CM313 输注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减慢输注速度,所有输液反应均得到缓解。
机制:双管齐下保疗效
研究探索了ITP 患者经CD38 单抗治疗后的外周血免疫状态改变,并利用ITP 小鼠模型对脾脏中单核巨噬的系统变化进行研究。首次提示,CD38 单抗除了通过清除ITP 患者体内的抗体分泌细胞,阻断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获得持续治疗反应以外,还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通过直接阻断血小板吞噬破坏来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协同作用机制为CD38 单抗高效、快速、持久提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者说
新疗法突破治疗瓶颈
ITP 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一线疗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而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TPO-RAs)、CD20 单抗和脾切除是最常用的二线方案。以CD20 单抗为代表的抗体清除疗法在过去10 余年间为ITP 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是,由于疗效反应和持续时间的异质性,仍有部分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生活质量降低以及死亡风险增加的威胁。CD38 阳性长寿命浆细胞(LLPC)能够持续产生致病性抗体,被认为是仅通过清除CD20 阳性B 细胞无法实现ITP 患者持久临床获益,并导致疾病复发或难治的重要原因。
CD38 单抗通过靶向CD38 分子来清除包括长寿命浆细胞在内的抗体分泌细胞,为ITP 患者提供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治疗选择,快速、持久地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安全有效,有望为ITP 及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