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数是因为摄入不洁的食物、水、输血及母婴传播造成感染。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易发生严重肝损害,甚至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病死率较高。戊肝可同时对孕妇及胎儿带来严重危害,戊肝孕妇容易出现大出血、子痫、或肝衰竭,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病死率高达20%~25%。临床上常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 治疗戊肝,但由于致畸风险,不适合妊娠期使用。如果孕妇在分娩时查出染上戊型肝炎,应该如何调理呢?
有多严重?
戊型肝炎在临床症状上的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更高。5%~30% 的感染者会出现急性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黄疸较深且病程较长。如果是普通人感染轻症戊型肝炎,通过支持对症及适当肝治疗,病情即可获得控制。但如果是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由于妊娠期(尤其妊娠晚期)肝脏负担逐渐增加,孕晚期的戊型肝炎往往更容易加重,最终导致重型肝炎,甚至肝衰竭。
相关案例调查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的戊型肝炎,致死率分别达到1.5%、8.5%、2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妊娠6~9月容易发生戊型重症肝炎,产妇如果感染戊型肝炎,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在分娩前一天病情急剧恶化,并导致肝性脑病迅速发生,产后也很容易出现大出血,导致孕妇死亡率急剧上升。所以,一旦孕产妇孕期发现戊型肝炎,就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孕妇及胎儿造成负担。
该怎么调理?
常规调理 孕产妇一旦发现戊型肝炎的症状,在饮食和生活节律上也要合理安排,必要情况下可遵照医嘱,选用药物积极开展辅助治疗。在生活中应该加强护肝、保肝、退黄、支持等综合性治疗,一般在经过这些处理后,一些孕期、孕晚期的戊型肝炎孕妇会获得比较理想的改善。等到症状好转之后,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不能出现运动量太大导致身体疲劳的情况。
如果症状严重,经上述处理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就需要考虑住院治疗。如果这时面临分娩,推荐剖腹产的方式,因为自然分娩
会给产妇身体造成极大负担,而感染戊型肝炎的产妇在身体机能上无法应对这样的状况。
饮食调理 由于孕产妇的身体情况较为特殊,所以发现染上戊型肝炎之后,就需要合理安排她们的饮食。发病之后应该绝对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着重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量。还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并合理补充热量与适量的蛋白质。这种饮食调理方式能够促进孕妇肝脏恢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产妇肝脏不适或其他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严格控制大量糖分、热量或脂肪的摄入,否则不仅会导致孕产妇病情加重,还会增加分娩时的难度和负担。
其他调理 染上戊型肝炎之后,产妇可能出现进食过少、呕吐等多种不适,饮食调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需要为产妇静脉滴注
维生素C、葡萄糖液等,每天用药一次即可。也可遵照医嘱结合产妇病情,适量加入能量合剂、氯化钾等药物,也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前期预防 比起孕产期的调理措施,远不如前期做好预防工作更加理想。目前,对于孕妇的戊型肝炎还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有效预
防孕妇感染戊型肝炎,是最重要也最可靠的管理策略。提前接种戊肝疫苗。不仅能有效防止疾病对孕妇造成的伤害,也能减少戊型肝炎对胎儿的影响。生活中必须控制饮食卫生且高度关注个人卫生,平时要勤洗手,肉类食品要烹饪足够时间、确认消毒后才能提供给孕妇;果蔬类则应当详细清洗,保证食物的洁净和卫生。
综上所述,戊型肝炎会使孕产妇面临极高的致死率与风险。因此一旦染上戊型肝炎应坚决执行有效的调理措施,但更需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