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牙疼!吃点药消消炎吧”。“有点拉肚子?吃点药,消消炎吧”“哎呀,膝盖疼!吃点消炎药吧”。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尤其老一辈的人,在他们眼中,万病皆可消炎,那炎症到底是什么呢?
炎症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部刺激,如外伤、感染等,并且能够帮助我们清除有害物质,修复受损的组织,从而保护我们免受伤害。这种机制源自于高等生物的进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样身体就可以自行愈合。
产生炎症的因素
产生炎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微生物、物理因素、化学物质、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死亡。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炎症”,一般指感染源,如病毒、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病毒通过侵入和破坏人体细胞而引起炎症,比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而细菌和真菌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会引发炎症。另外,身体创伤、烧伤、辐射伤害和冻伤会损害组织,也会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它旨在维持身体内部的稳定,通常被认为是有益的,但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炎症可能会变得异常
严重。通常,短暂的炎症反应被称为急性炎症,而长期存在的炎症则被称为慢性炎症。炎症病因不同、发生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
大家现在知道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却不知道它是许多疾病孕育的土壤,癌症、血栓、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疾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都拴在“炎症”这根绳上,2021 年刊登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子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癌症和心血管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炎症就是其中之一,炎症还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导致房颤 、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的发展。除此之外,炎症还跟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肥胖及抑郁息息相关。
日常如何控“炎”
炎症导致那么多种疾病,所以,日常控“炎”尤为重要。那控炎是不是要吃一些所谓的“消炎药”呢?当然不是。虽然病毒、真菌、免疫反应等病原体对炎症的发病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抗生素也难以有效抑制。为了预防和治疗炎症,建议患者遵循专业的治疗原则,并且尽量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措施,比如调整饮食习惯、锻炼身体等,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病。为了确保健康,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尽量防止暴露在过热、寒冷、辐射、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强酸、强碱以及甲醛气体等危险环境之下。此外,我们还应该经常清洗房间,确保空气清新,并且尽量减少使用干预治疗措施。
要保持良好心情、规律作息。多吃抗炎食物,如藜麦、糙米、荞麦等全谷物;深海鱼贝类;西蓝花、菜花、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草莓、蓝莓、黑莓、覆盆子等莓果类水果。为了获得更好的抵御炎症的能力,建议人们每日吃4~5 种以上的新鲜蔬菜产品,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抗炎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