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6-20 总第84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6-20 总第841期
返回上层

总第841期

发布时间:2024-06-20

科普

标题导航

老年人感染发热用药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4-06-20来源:《医师报》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黄德仪  阅读: 6492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在流行病持续影响下,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力较弱,一旦感染,发热往往是首要症状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正确处理感染后的发热非常关键。这不仅涉及到何时采用退烧药物,还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正确的用药方法。

                                                                            何时需要使用退烧药

     面对感染后的发热问题,老年患者应根据体温及自身感觉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当体温超过38.5℃,伴有浑身酸痛、头痛、肌肉乏力或食欲减退等症状时,肝肾功能正常的老人可考虑服用退热药物辅助降温。对于体温在37℃到38℃之间的轻度发热,通常更推荐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使用35~45℃温水湿毛巾轻轻擦拭身体散热部位(如额头、耳后、颈部等)。此外,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在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时,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主观感受,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干预,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患者选择何种退热药

     常用的西药退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因其较低的副作用而受到推荐,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患者。布洛芬也是有效的选择,但需注意其对心脏、肾脏和胃肠道的潜在影响。同时,市场上也有多种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 胶囊、安宫牛黄丸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下也被用于退热。但在选择时,建议优先考虑单一成分的退热药,而非复方感冒药。特别是对于有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或胃出血等情况的老人,使用任何退热药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或采用其他方法退热,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如何正确应用退热药

     在管理老年患者的发热症状时,正确使用退烧药物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在使用退热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缓和降温。对于体温较高或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以防止一次性大量出汗导致虚脱或低血压。

     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出汗情况和血压,以确保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同时,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通常需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须特别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没有明确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按正常剂量服用退热药。此外,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具有退烧效果的药物,包括中成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来进行解热镇痛。这类患者可能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因此不建议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以避免胃肠道出血或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

     此外,某些强效退烧药物,如吲哚美辛栓剂,虽在临床中常用剂量较小,但老年人使用时可能出现过度出汗,增加脱水风险,因此不太建议老年人在家中使用。如果在使用退烧药后出现过多出汗、虚脱、体温异常降低(≤ 36℃),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需立即就医。

                                                                          正确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正确的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除了前述的室内空气流通、水分补充和休息保障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应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患者保持充足的能量和必要的营养,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家属或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避免因长时间卧床而产生褥疮。在保持个人卫生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老年患者在使用退烧药时应格外谨慎,严格遵循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同时,家属和护理人员应重视环境调节、充足的水分补充和良好的休息,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恢复环境。通过综合的医疗和护理手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老年人战胜疾病,保护好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与安全。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我们的老年亲人提供更加周到和科学的照顾。

B8科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