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造口术是一种在患者颈部气管前壁行外科手术开口以提供气道通路一种常见手术,也称为气管切开,可以简称气切。气切常用于监护室的患者,特别是需要使用有创呼吸机的病人。
气切的适应证
一般来说,ICU 中需要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首选经口气管插管,待肺部感染等原发疾病控制后,一般情况改善时再拔除气管插管。但总有一些重症患者不能及时脱离呼吸机,比如重症肺炎难以控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能恢复意识,这时候为方便后期气道管理,就可以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失败的上气道梗阻患者:喉部声门水肿、局部血肿、插管部位感染( 比如咽后脓肿等)、喉咽部肿瘤。这类患者应实施紧急环甲膜穿刺术,但术者经验丰富也可直接选择气管切开。
颈部、咽喉或者颜面部骨折的患者,难以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通道狭窄,难以插管,比如:颜面烧伤导致张口困难,喉咽部狭窄难以插管,颜面颈部放疗导致肌肉挛缩皮肤硬化不能经口气管插管等。
长时间使用有创机械通气难以撤机的患者:包括气道保护能力差的患者(比如衰弱或者神经肌肉疾患导致患者不能自行咳出痰液)、重度声带麻痹的患者、肺部感染难以控制的患者等(比如重症新冠肺炎难以控制)。
严重神经系统疾患,拔除气管插管希望渺茫的患者,比如:重度颅脑损伤、植物人、高位截瘫、呼吸中枢疾患等等。
临床上常见的是最后两种原因导致的气切,其他的一些少见原因和罕见疾病在此不再列举。
气切的误区
下面谈一谈公众对气切的误解,患者家属经常问ICU 医师的问题包括:
气切是否会疼 一般气管切开手术由耳鼻喉科医生在监护室床旁完成,手术时间大约半小时左右,手术是要打麻药的,病人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气切是否会难受 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患者因为口咽部有人工气管,会很难受,ICU 医师会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减少患者的痛苦。反而气管切开后患者没有那么难受,止痛药和镇静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完全停用,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日时间。
气切是病情的需要,及时气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该切的时候不做气切反而对患者预后不利。
气管切开后患者舒适度高,咳痰不再那么费力,护士吸痰也更容易,气道管理更好,肺部炎症更容易控制,更有利于呼吸机脱机。所以监护室经常见到气管切开的患者没有带机,而只用人工鼻吸氧。好多气切且神志清楚的病人可以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气切后若能撤离呼吸机,且患者咳嗽排痰能力不错,可考虑封闭气切口,不会留一辈子。
气切后处理是否会困难 气切封口不需要做手术,拔除气切导管后,局部消毒,无菌敷料覆盖即可,一般数日气切洞口会自行封闭。
气切口愈合后,一般只留下一个1 厘米左右的手术伤痕,除非患者是疤痕体质,否则对美观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以后局部用项链、高领衣服都是很容易掩饰的。患者如果是年轻女性,对此比较介意,伤口愈合期可以使用预防瘢痕的药物。
除非患者是严重疤痕体质,一般不会出现局部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影响生活。
以上是临床工作中患者家属容易问到的问题,其他还有一些少见问题,比如:有些家属会说,都用了静丙、西维来司他钠、替加环素等这么多昂贵药物了,是不是就不用气切了?我只能回答,药物是药物,气切是气切,需不需要气切是病情决定的。
总之,气切是ICU 常见的一种手术,目的是方便气道维护和机械通气。及时气切有助于气道管理,改善病情和患者预后。当该做气切却延误的时候,对患者病情和预后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