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7-31 总第89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7-31 总第895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5期

科普

标题导航

科学防治肺癌 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5-07-31来源:《医师报》作者: 武汉市第六医院 徐迪  阅读: 6080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2022 年肺癌新发病例 106.06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22.0%,死亡 73.33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28.5%。其中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 20%。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低剂量螺旋 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Ⅰ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科学防治肺癌,早期筛查是扭转“发现即晚期”肺癌诊治困境的关键突破口。

                                                                                     三类人需重点筛查

     肺癌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常表现为轻微咳嗽、胸闷或胸痛等不典型症状,极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为了实现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以下三类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定期进行肺部筛查:第一,长期吸烟者,尤其是吸烟史超过 20 年、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第二,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石棉、铍、氡气、煤烟等致癌物质超过 5年的人群,应每年接受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第三,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曾患有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个体,也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需引起足够重视。

                                                                                  低剂量螺旋 CT 更精准

     传统胸片对早期肺癌检出率不足 15%,而低剂量螺旋 CT 能识别小至 2 mm 的结节,敏感度提升 4 倍以上。2022 年《中国肺癌筛查指南》明确推荐高危人群每年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 CT检查,辐射量仅为常规 CT的 1/5,安全性良好。若发现可疑恶性结节,应及时于肺结节门诊就诊。

                                                                                      远离四大危险因素

     预防肺癌的关键在于远离主要的致癌因素,以下四大方面尤为重要:第一,主动戒烟是最有效的防癌措施之一,研究表明,持续戒烟超过 10 年可显著降低肺癌及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且越早戒烟,受益越大;第二,减少环境污染暴露,尤其是厨房高温油烟和室外空气污染,建议家庭安装高效油烟机,烹饪时注意通风,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外出时佩戴 N95口罩,以减少有害颗粒物吸入;第三,注重职业健康防护,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或工业废气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佩戴防护口罩、防护服,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第四,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重要环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并合理摄取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早筛意识需全民普及

     专家呼吁,40 岁以上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肺部 CT体检,若出现持续 2周以上的干咳、痰中带血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通过“早筛查 -早诊断 - 早干预”三级防线,实现肺癌逐步从“绝症”转变为慢性病进行管理。

      肺癌防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持久战,唯有抢在病变扩散前发现异常,才能赢得宝贵的治疗机会。全民应增强健康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要主动参与肺癌筛查,做到早预防、早识别。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科学防控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癌目标。

A5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