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晶)血脂异常者数量庞大,大量看似“健康”者,也在体检中被发现存在显著血脂紊乱。“这主要归咎于不健康生活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表示,斑块体积不断增大,直接导致血管管腔进行性狭窄,这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核心病机。
“ 血 脂 异 常 是 驱 动 ASCVD病理进程的始动和核心因素。”宋现涛教授表示,严格而全面的血脂管理,是防控 ASCVD 这类重大慢性病的基石。
“血脂管理启动应越早越好。”宋现涛教授强调,支架植入后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仍然存在再狭窄的风险,诱发 ASCVD相关的急性高危心血管事件。
“患者某一支血管因严重粥样硬化病变而置入支架,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提示其全身血管床(包括其他冠脉血管及外周血管)极有可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宋现涛教授强调,支架治疗的本质是“治标”而非“治本”,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于长期、严格的药物治疗(包括强化降脂、抗血小板等)、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对这些综合管理策略的高度依从性。宋现涛教授建议“三管齐下”,有效管理血脂。
第 一, 早 期 规 范 化 启 动:ASCVD 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 小时内检测血脂,明确基线水平,并依据危险分层确定血脂干预目标值,由医生主导开启包含强化血脂管理在内的规范化治疗路径,为长期管理奠定基础。
第二,充分知情与沟通,进行风险教育:向患者清晰阐明疾病本质并让患者理解“不坚持规范治疗”将面临的未来风险。
第三,建立动态监测与复诊机制:患者规律复诊,动态监测血脂等关键指标,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绝非“用药即万事大吉”。
“唯有构建紧密协作的医患伙伴关系,共同维系这份依从性,方能确保强化药物治疗策略发挥其应有的、深远的保护作用。”宋现涛教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