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会影响血压。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一种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高血压与肠道微生物组科学建议》。建议旨在概述肠道微生物组与血压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的临床证据,提高医疗界对肠道微生物组在高血压患者中重要性的认识,更新现有知识,指出研究空白,并最终促进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试验和实践。(Hypertension.7 月 17 日在线版)
肠道微生物组与高血压的机制关联
禁食、盐、肾脏、大脑等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了肠道微生物组和高血压之间关联的证据。饮食干预(如间歇性禁食)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来影响血压。与许多临床干预类似,禁食效果存在应答者或非应答者差异,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禁食的受益人群及其潜在机制,以及禁食背景下微生物代谢物信号与血压调节的关联机制。
高钠摄入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明确,但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驱动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血管、大脑、肾脏和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过量钠盐摄入会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其特征是乳酸杆菌的耗竭。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肾脏的影响调节血压,但微生物代谢物对肾脏介导血压的明确因果效应仍需验证。
肠道微生物组还可能通过肠 - 脑轴(以迷走神经为关键通路)调节血压。由肠嗜铬细胞以肠道微生物组依赖的方式产生的神经递质 5- 羟色胺参与血压调节。另外,免疫激活在其中也发挥潜在作用。
肠道微生物组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和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已证实,高血压或血压水平不同的人群间肠道微生物组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缺乏关于肠道微生物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前瞻性研究限制了因果推断,尤其是微生物组会受到高血压的常见合并症和降压药物的影响。
此外,数据处理和生物信息学流程的差异以及混杂因素的调整使结果比较和复现复杂化。这些挑战凸显了采用整合方法的必要性,包括机制研究和遵循指南的对照试验,以完善对其的理解并确定潜在的微生物治疗靶点。
靶向肠道微生物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证据
大量临床前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组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调节高血压相关肠道微生物组在啮齿动物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关于益生元纤维、短链脂肪酸(SCFA)、米诺环素和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的临床试验为将肠道微生物视为高血压管理的调节因子和治疗靶点提供了证据支持。因此,整合支持有益功能群的肠道微生物组策略可能优化高血压管理。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识别导致高血压发展的肠道微生物组功能变化和关键菌株。基于性别、饮食行为和环境暴露等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组进行分类,并开展个性化医疗,可能推动高血压治疗向精准医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