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 融 媒 体 记 者尹晗)“行动,行动,再行动!只有行动我们才能取得经验和教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把 AI 用到医学教育中来,才会有发言权和主动权。”7月 25~27 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医学教 育 论 坛(2025)” 召 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的一席话引发全场热烈反响。他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医学教育体制体系,聚焦医学生培养定位、学制和学位制度;二是健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部门管理、落实附属医院责任、改进临床医师评价考核;三是加强医学教育循证研究。
本次论坛主题为“新范式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表示,数智化是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必须抓住机遇,担负起数智时代医学教育变革的使命与责任。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构建数智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医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适应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她指出,一方面要对传统医学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医学、医学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并对北大医学近年来在开展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设立“医学 +X”领航计划、推进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与数智化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分享。
哥伦比亚大学原牙科学院院长 Christian Stohler 教授提出,未来医生的核心能力应涵盖三大维度:AI 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与医学人文胜任力;强调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运用 AI 提升诊疗水平的能力,更需筑牢同理心、团队协作等不可替代的人文素养根基。会 上,“MedSeek 厚 道 医学教育大模型 2.0 版”正式发布,“医学未来学习中心” 同步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