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07 总第89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07 总第896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6期

感染专栏

标题导航

精准抗感染 扎实功底与多科协作并进

发布时间:2025-08-07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765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感染性疾病作为横跨临床各科的重大挑战,其精准诊疗始终需要多学科协同筑起科学防线。在精准抗感染时代,感染及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哪些重要技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轶坚主任医师对此带来思考和见解。

                                                                                 练就“精准识菌 科学用药”真功夫

1755248160623.png

     管向东教授表示,ICU 医生须对已发生严重感染或存在感染风险的危重患者保持高度警惕。首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灶,同时需尽快明确感染扩散范围、病原微生物及免疫状态,并精准选用抗感染药物。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核心议题,其 3.0 定义明确为感染引发的宿主反应失调所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新定义标志着全球对该病认知的进一步深化,但针对免疫失调的发生时机、状态及进程,临床仍缺乏有效监测手段。为此,我国专家联合国际学术力量,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制定了《脓毒症免疫监测与治疗专家共识》,以期为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监测和免疫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建议。

     近几十年感染与抗感染在全球持续呈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在耐药菌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强力抗菌药物的迭代是应对手段,但预防感染、审慎评估感染风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才是临床医生的基本素养。

                                                                             血液科掌握感染诊疗技能是“救命”核心能力

1755248255905.png

     粒细胞缺乏、黏膜屏障受损、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这些因素使血液病患者感染风险陡增,且感染进展迅猛、表现隐匿、后果凶险。吴德沛教授表示,作为血液学科医生,掌握精准的感染诊疗技能并非是锦上添花,而是让血液肿瘤患者渡过生死关的核心能力。

     “血液科医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药理学知识,还应在复杂临床情境中快速决断、精准施策。从高危预警到经验性用药的雷霆出击,从耐药菌的精准打击到抗真菌、病毒的分层管理,再到院感防控的铜墙铁壁,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吴德沛教授说。

      血液高危患者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临床医生应预见潜在感染源,包括肺部、消化道、导管相关及皮肤黏膜破损处。“粒缺热”是最高警报,一旦出现需立即启动评估与经验性治疗。

                                                                                 感染科医生要懂微生物懂药更要“懂人”

1755248357323.png

      陈轶坚主任医师表示,成功的抗感染治疗不仅是临床与微生物的结合,更需要临床药理学的有力支撑。这要求医生不仅“懂微生物”“懂药”,更要“懂人”——理解药物在特定患者体内的动态过程。

     在新形势下,合格的感染科医生应锻造三大核心能力支柱:(1)需具备敏锐的病史询问和细致体格检查能力,善于捕捉关键临床征象和细微线索。(2)熟练掌握不同部位感染的常见及罕见病原谱,深刻理解当地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趋势,从而在经验性治疗阶段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推断与药物选择。(3)系统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 PK/PD 特性、组织穿透能力等。将药理学知识融入临床决策,确保药物在感染部位发挥最大效力。

B5感染.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