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通常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所引起。
休克的分类及病因
低血容量性休克 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大量失血或失液导致循环血量锐减。
分布性休克 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发的休克,血流动力学表现为“高排低阻”。包括脓毒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主要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心排出量急剧减少。
梗阻性休克 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等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受到机械性梗阻造成的。梗阻原因有心包填塞、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
休克的症状
血压下降 循环血量减少导致患者动脉血压下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意识障碍 早期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随着休克进展,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皮肤湿冷 外周血管收缩和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皮肤苍白、湿冷,有时出现紫绀。
心率增快、脉搏细速 心脏加速跳动以维持心输出量,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或无尿 肾脏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
呼吸急促或困难 机体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呼吸急促或困难。
其他伴随症状 在脓毒性休克中,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过敏性休克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休克的诊断
第一,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休克。
第二,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休克患者的血压通常会明显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小于 20mmHg,心率加快,常超过 100次/分,呼吸频率加快,可超过 20次/分。
第三,完善血常规、生化、止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有外伤、心肺疾病等病因的休克患者,是必不可少的。
休克的治疗
紧急处理措施 确保患者呼吸通畅,解开束缚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若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下肢抬高 15° ~20°,以增加回心血量。
补充血容量 治疗休克的关键措施。根据休克类型和病情,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对于失血性休克,及时输血补充红细胞悬液、血浆等。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进行病因治疗是根本,积极处理原发病。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通过血气分析检测,适量补充碱性药物纠正酸碱失衡。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若血压仍不能维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管张力、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休克的预防
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尽早治疗失血或失液情况,避免休克发生;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心脏病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疼痛、恐惧等刺激,减少机体应激反应。
休克是一种紧急且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休克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