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突然发生炎症的疾病,全球每年约有 30 例 /10 万人发病,其中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 30%。胰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但当这些消化酶异常激活时,胰腺会“自我消化”,导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病因
胆结石(40%):结石堵塞胰管,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排出;酗酒(30%):酒精直接刺激胰腺,增加胰酶分泌;高脂饮食(20%):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11.3mmol/L)可诱发胰腺炎;其他原因:感染、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
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80% 患者):胰腺轻微肿胀,1-2周可恢复;中度(15%):局部坏死或假性囊肿形成,需住院治疗;重度(5%):胰腺大面积坏死,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
急性期饮食管理(1~7 天)
原则:让胰腺充分休息,避免食物刺激。
完全禁食(48~72 小时) 急性发作时,进食会刺激胰液分泌,加重炎症;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电解质。
恢复初期(3~7 天) 逐步尝试饮水:先少量(5~10ml)温水,观察是否腹痛加重;过渡到流食:米汤、藕粉、过滤蔬菜汤(无油);避免任何脂肪、蛋白质:牛奶、肉汤、豆浆等暂不食用;注意:如果腹痛反复,需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
恢复期饮食管理(1~3 个月)
目标:逐步恢复营养,避免复发。
低脂饮食(脂肪 <30g/ 天) 脂肪来源:1茶匙植物油(5ml)、1个鸡蛋黄(限1个/天);避免高脂食物:肥肉、油炸食品、坚果、奶油、巧克力。
优质蛋白质补充 推荐:鸡胸肉(去皮)、鳕鱼、虾、豆腐(嫩豆腐更易消化);避免:红肉(牛肉、猪肉)、动物内脏、烧烤。
碳水化合物选择 易消化主食:软米饭、面条、燕麦粥、土豆泥;避免高糖食物:甜点、含糖饮料(可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少食多餐(5~6 餐 / 天) 每餐 7 分饱,减轻胰腺负担;加餐可选:蒸苹果、无糖酸奶(低脂)、米糊。
长期预防饮食策略(3 个月后)
目标:维持胰腺健康,防止复发。
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每日脂肪< 40g(约2勺油 +1小把坚果);烹饪方式:蒸、煮、炖,避免煎炸。
必须戒酒 酒精是胰腺炎复发的主要诱因,必须完全戒除。
控制血脂 甘油三酯> 5.6mmol/L 时,需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多吃深海鱼(三文鱼、鲭鱼)补充 ω-3 脂肪酸,降低血脂。
预防胆结石 多喝水(2000ml/ 天),减少胆汁淤积;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常见饮食误区
喝粥最安全 长期只喝粥会导致营养不良,应逐步增加蛋白质。
植物油可以随便吃 1 勺油 =10g 脂肪,需严格控制总量;
少量饮酒没关系 即使少量酒精也可能刺激胰腺,必须完全戒除。
总结:科学饮食是关键
急性期:完全禁食,靠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低脂、低蛋白、少食多餐;长期预防:控制脂肪、戒酒、监测血脂。
重要提醒:胰腺炎易复发,饮食管理需长期坚持。如有腹痛、恶心等症状,及时就医。
建议使用厨房秤精确计算脂肪摄入,并记录饮食日志,帮助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