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07 总第89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07 总第896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6期

科普

标题导航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

发布时间:2025-08-07来源:《医师报》作者:普宁市人民医院 杨哲烽  阅读: 5791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迅速,常合并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时、有效地紧急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措施。

                                                                                            病情评估与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的程度,是轻度呼吸急促还是严重的端坐呼吸、发绀;咳嗽的性质,有无咳痰及痰液的性状、颜色和量;是否有胸痛、发热等症状。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呼吸频率加快往往是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 12~20 次 / 分,若超过 30 次 / 分,需高度警惕。立即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这是诊断呼吸衰竭的关键检查。通过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可明确呼吸衰竭的类型。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感染的活跃程度。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能明确肺部病变的范围、性质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应维持在 95% 以上。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动脉导管,以便实时、准确地监测动脉血压和血气分析。

                                                                                             氧疗与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对于轻度低氧血症患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 2 ~5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0% 以上。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效果不佳,应考虑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或无创正压通气(NIPPV)。HFNC 可提供高流量、加温加湿的氧气,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做功。NIPPV 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患者正压通气支持,可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意识障碍等情况时,需及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有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等。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调整通气参数,以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抗感染治疗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场所等因素,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可选用 β- 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常需联合使用抗假单胞菌的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等,必要时可联合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目标性抗感染治疗尽快留取痰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进行目标性抗感染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湿化器,一般每周更换 1~2 次。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总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情危急,紧急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通过及时有效的病情评估与监测、氧疗与呼吸支持、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