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这一操作常常让患者家属感到深深的担忧和恐慌。一听到要“割气管”,心里就害怕并担心会给亲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实际上,气管切开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生命通道”,“人活一口气”,尤其在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时,外部气体无法进入肺脏,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此时气管切开术便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手术。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脱离呼吸机,或需要较长时间保留人工气道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时,气管切开就比继续气管插管显得更有优势:降低呼吸氧耗,方便口腔护理,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患者舒适度增加,增加尝试脱机机会,促进康复锻炼……
什么是气管切开术呢?气管切开术是在颈部切开气管前壁,并放置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以开通气道的一种手术,已经从原来传统的外科手术,逐渐发展到微创的经皮气管切开,从而大大减轻患者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面感染风险和治疗费用,且可在 ICU 床边进行。大部分患者切开过程都很顺利,但肥胖、颈部短粗,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会增加,有时需耳鼻喉科医生协助手术。
部分病人由于持续痰多、神经系统、咽喉系统疾病等,需要短期或长期甚至终身带管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那么气管切开家庭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观察不到位,可能会出现套管堵塞、瘘口感染、气管壁黏膜溃烂、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主要为以下几方面:气切口的维护;气管套管要固定稳妥,防脱管;气道湿化,吸痰护理;选择合适体位,防误吸;预防感染等。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室内环境尽量保持空气清新,温度在 22~24℃,湿度在50%~60%。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 2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切口护理
每天至少 2 次用碘伏等消毒剂清洁切口周围皮肤,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根据切口情况,一般 1~2 天更换一次切口敷料,如敷料被污染或浸湿,应立即更换。气管套管护理气管套管的固定带要松紧适宜,以能容纳 1~2 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或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定期更换:内套管一般每天取出清洗、消毒 2~3 次,可采用煮沸或浸泡消毒的方法。外套管在无特殊情况下,1~2 周更换一次,套管口可覆盖双层湿性生理盐水纱布,可防止灰尘和异物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湿化气道方面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常用生理盐水加氨溴索等药物,每天 2~4 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也可使用人工鼻或气道湿化器,保持气道湿润。根据患者痰液情况,定时进行吸痰,一般每 2 小时左右观察一次,如发现痰液增多或有呼吸不畅的症状,应随时吸痰。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呼吸道感染。为促进气管切开患者痰液易于咯出,陪护人员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每 2小时一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左右两侧各叩 3~5 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使痰液排出,还可以提高肺通气质量,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等进行口腔护理 2~3 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和异味。进食时和进食后半小时保持床头抬高位≥ 30℃。
气管切开长期带管者病程长,往往多病并存,病情复杂,患者体质衰弱,缺乏有效自主运动,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以及神志、面色等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