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之际,一份关于《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病患者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和用药模式分析研究》 结果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该研究表明:管理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挑战性,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病患者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较高,其用药模式相当复杂。
参与该研究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指出:“由于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高度相关,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尽早关注自己的肾功能,建立长期风险控制意识,在治疗早期就要重视保护肾功能,合理用药,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减免产生相关的疾病负担与肾脏伤害。”
为此,本报专访母义明教授,解析糖尿病与肾损伤那些事,解密“甜蜜的伤害”!
糖尿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超万元 平均用药15种
《医师报》:您所参与的《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病患者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和用药模式分析研究》结果已公布,对于我国而言,有何现实意义?
母义明教授:应该说,最让糖尿病患者“受伤”的是,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不仅会产生较高的疾病负担,而且会带来用药管理的挑战,其用药模式相当复杂。
这项研究旨在探索北京、天津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病患者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和用药模式。纳入810人次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平均年龄62.42岁,平均住院16 d。结果显示,每例患者住院费用均超过一万元,药品费用占到总费用的47.5%。需要强调,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14.06%,平均每例患者每次入院的用药种类为15种。另外研究还显示,13.33%患者仅使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66.75%使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用的方式。
此项研究证实,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的现象并不少见。目前包括口服降糖药在内的大部分药物,大多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清除,高糖导致肾功能受损,会增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此外,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其低血糖风险也更高,一旦出现肾受损,很多口服降糖药便不能使用,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5年内23%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医师报》:“甜蜜与伤害”,形象地解释了糖尿病与肾病的关系,您如何解读这两者的关系?
母义明教授:目前,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的最常见原因,可导致44%的新发病例。即使糖尿病受到控制,其仍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肾衰发生。
UKPDS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每年蛋白尿的发生率为3.1%,5年内有23%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数据显示,60%以上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病,且中国糖尿病患者在糖代谢异常早期就已出现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逐年下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肾功能减退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另外,糖尿病肾损伤常常在“无声无息”中进展,早期损害出现若不加以控制,会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避免“伤害”应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医师报》:临床医生应尽早关注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风险,那么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中,有何策略?
母义明教授: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能完全阻止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糖尿病管理要有长期风险控制的意识,在早期就应重视预防肾功能受损,尽量选择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理想的治疗方案要兼顾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新型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为例,其主要以原型形式经胆汁和肠道排泄,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全程,强效降糖。同时对体重几乎没有影响,低血糖发生率低,药物互相作用风险小。
在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中,利格列汀均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影响患者肾功能,即使是已经出现肾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任何阶段都无需调整剂量使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利格列汀提供一个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