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约3%~5%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大隐静脉旁路血管(SVG)术后再狭窄率十年后仅有40%的患者旁路血管开放。对于搭桥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目前国内关于CABG术后介入治疗的研究在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有限。现将我科完成的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进行原位血管PCI的情况做一报告。
笔者科于2004-2012共完成11例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PCI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其中4例患者行桥血管PCI术,7例行原位血管PCI术。
所有患者均选择7F鞘管经股动脉入路,支架选择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均为3级,术中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冠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未采用血栓保护装置及血栓抽吸装置,围术期未发生急性缺血事件、亚急性心梗、冠脉夹层等。
结果显示,桥血管PCI组4例患者中,2例因再次心绞痛发作住院治疗,1例硝酸甘油用量同术前无明显改变,1例随访1年内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活动耐量逐渐增加。原位血管PCI组的7例患者中,随访1年期间内无因再发心绞痛再次住院的。2例患者心绞痛仍有反复,但硝酸甘油用量同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其余5例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未使用硝酸甘油片,活动耐量明显增加。
原位冠脉病变和桥血管病变在CABG术后的变化国外已有报道,均表明以原位血管为靶血管行PCI疗效优于桥血管。血液动力学影响至关重要,桥血管和原冠脉的吻合口近端的原位血管常常发生“废用性”闭塞,通过原位血管的血流量则竞争性减少或停止。因为原位血管闭塞常说明桥血管是通畅的。当桥血管闭塞后,闭塞的原位血管则开始对心肌缺血产生关键作用。再次证明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靶血管首选原位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