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1-19 总第43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1-19 总第43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0期

发布时间:2015-11-19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中西医结合 创立病证结合诊疗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11-19来源:《医师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黄光英  阅读: 194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自20世纪50年代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提出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探讨、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全面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创立与应用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治疗,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个体化和恒动观,是“以人为本”临床思想的具体体现。 但其缺点是对疾病产生的具体原因、确切机制及疾病的预后转归等缺少直观的、可量化的客观指标,有其局限性。

辨病论治是西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它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用定性定量的直观数据阐明疾病的原因及病理变化,并针对病因治疗,因此,西医辨病较细致、深入、具体、治疗针对性强,判断疗效及预知疾病转归精准。但西医辨病过多地重视局部器官的器质和功能变化,相对地忽视整体,常常把病和人分割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病证结合就是在临床上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即以西医的诊断为纲,先明确疾病诊断,然后以中医的辨证为目,予以分型,并从病、证双方考虑其治疗,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一方面,借助西医的检测检验手段,可以丰富、扩大、延伸、补充中医四诊的内容,有时还可以摆脱中医无证可辨的困境;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西医检查诊断得不出阳性结果无法确诊的疾患,又可以弥补西医无病可辨的不足。

另外,辨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有助于辨病的具体化,重点在现阶段。

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 已成为当今最通行的中西医结合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