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7 月 14 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李维勤教授团队领衔的中国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小组(CAPCTG)在重症医学领域期刊发表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经 皮 置 管 引 流(PCD)相 较 于 标 准 延 迟 治 疗,并 不 能 改 善 临 床 结 局。(Intensive care med. 7 月14 日在线版)
这项研究在国内 5 家中心开展,共纳入 120 例发病 7 d 后仍伴有持续性器官衰竭(POF)不缓解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
(1)早期干预组 (63例):在随机化后 24 h 内接受影像引导(CT 或超声)下的经皮置管引流术(PCD)。
(2)标准治疗组 (57例): 遵 循 当 前 指 南 推荐,延迟等待直至出现疑似或确诊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新发器官衰竭、需干预治疗的出血、需干预治疗的胃肠道穿孔 / 瘘)和 /或死亡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 临 床 指 导 意 义: 两 组患者在主要复合结局( 早 期 组 33.3% 与 标 准组 36.8%,RD-3.5%; 95%CI, -20.6% -13.6%)及各项次要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 组 在 随 机 后 21 天内器官功能无障碍天数亦无 差 异 [4 (0~14)d vs 1(0~15)d]。 标 准 治 疗 组中,56.1% 的 患 者 仅 接 受保守治疗。早期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高(早期组 25.4% 与标准组12.3%;P = 0.007)。结果表明,对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PCD 相较于标准延迟治疗,并不能改善临床结局。
TIMING 研 究 是 首项针对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衰竭患者最佳干预时机的大规模 RCT, 其 结 果 为 临 床实践提供了关键性决策依据,避免了不必要的早期干预带来的潜在伤害。该研究结果与另一项探讨感染后是否即刻引流的POINTER 研 究 的 结 果 相互印证,共同强化了延迟干预策略在坏死性胰腺炎管理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