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和应用健康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健康决策的能力,具备健康素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石。2025 年 6 月是第 2 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值此之际,让我们深入学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 年版)》,全面掌握急救技能与危重症预防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急救技能的普及
(一)常见急救技能
1. 心肺复苏(CPR)
判断意识与呼吸: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有无应答及胸廓起伏,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
胸外按压: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施救者跪在一侧,双手重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按压,深度 5~6 cm,频率 100~120次/分钟。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中异物,一手按住额头,另一手抬起下颏,使头部后仰,畅通气道。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紧密贴合,吹气 1 秒,观察胸廓是否起伏,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2. 海姆立克急救法
成人急救: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儿童急救:1 岁以上儿童,操作方法与成人类似,但需更轻柔;1 岁以下婴儿,应使其面朝下,头部低于身体,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若无效,再翻转过来,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 5次,交替进行。
3. 止血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需立即用止血带或毛巾、布条等在近心端(伤口靠近心脏的一侧)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每 30~60 分钟,放松 1~2 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流出,可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伤口止血。
(二)急救常见误区
对疑似脊柱损伤患者随意搬动: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加重病情,应等待专业救援人员使用正确方法搬运。
给意识不清的患者喂水或食物:可能导致误吸,堵塞气道,危及生命。
在触电现场未切断电源就施救:施救者可能触电,应先关闭电源或用绝缘工具挑开电线。
危重症的预防
正常成人血压应低于 140/90mmHg,建议至少 1 次 / 周测量;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检测建议 1 次 / 年,高血脂患者则需遵医嘱调整检查频率。
社会推广
社区渠道:与社区医院合作,每月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讲座,配合模拟教具实操练习。
学校渠道:通过情景模拟(如校园踩踏、运动损伤)训练止血、固定等技能。
企业渠道:建筑企业重点培训高处坠落止血与骨折固定,餐饮行业培训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法,办公室场景普及心梗、脑卒中前兆识别及应急呼救流程。
从重症医学科的急救现场到日常的健康管理,健康素养贯穿于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掌握急救技能,能在危急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践行危重症预防,能从源头降低疾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