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肝胆手术,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术后康复才是身体回归正常状态的关键阶段。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护理细节,都在悄然影响着恢复速度。
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才能让身体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肝胆术后康复的关键护理要点。
术后初期:严密监测,细心照料
刚做完手术回到病房,患者还处于麻醉恢复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避免随意调整监测仪器和输液速度。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伤口疼痛,千万不要强忍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过度疼痛不仅影响心情,还可能干扰呼吸和咳嗽,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
由于肝胆手术会对身体造成创伤,术后需留置引流管,用于引出腹腔内的积液、积血等。要确保引流管固定良好,防止扭曲、受压或脱落,时刻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果发现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或出现浑浊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
饮食调整:循序渐进,营养均衡
术后饮食的调整是康复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术后初期患者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要禁食一段时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随着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开始排气后,可先喝少量温水,观察有无不适。如无异常,再逐渐过渡到米汤、藕粉等清淡流食。
术后 1~2 d,可尝试进食半流食,如小米粥、软面条、鸡蛋羹等。但要注意避免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红薯等,以防引起腹胀。术后一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但仍要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多吃瘦肉、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既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又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活动管理:适度运动,助力恢复
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活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翻身、四肢活动。术后第一天,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尝试坐起、在床边站立片刻。随着恢复情况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病房内缓慢行走。
活动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或碰撞。如果出现头晕、心慌、伤口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适当的活动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加速康复进程。
伤口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会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患者和家属不要随意揭开敷料,避免污染伤口。如果伤口敷料被汗液、尿液等浸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
出院后,也要继续关注伤口愈合情况。洗澡时尽量选择擦浴,避免让伤口直接沾水。若伤口已经愈合结痂,可正常淋浴,但不要用力揉搓伤口。一旦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有异常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
心理调适:积极心态,乐观面对
肝胆手术不仅给身体带来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担心手术效果、害怕疾病复发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属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一些轻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与朋友聊天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期复查:跟踪恢复,防患未然
出院并不代表康复的结束,定期复查对于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腹部超声等,以评估肝脏功能、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复查。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不适症状,不要自行判断和处理,应及时就医检查。
肝胆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每一个护理细节都不容忽视。从术后初期的严密监测,到饮食、活动、伤口护理,再到心理调适和定期复查,只有将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最大程度地加快恢复速度,让身体早日康复,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