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14 总第89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14 总第897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7期

发布时间:2025-08-14

科普

标题导航

持续推进分娩镇痛 “友好生育”指日可待

发布时间:2025-08-14来源:《医师报》作者: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褚瑞超  阅读: 6566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2025 年 6 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要求到 2025 年底,三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率达 100%;2027 年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分娩镇痛达 100%。这一决策是无数女性对 “生育友好”的热望,更是对 “疼痛权利”的集体呐喊。

     分娩疼痛可能是女性要经历的一生中最为剧烈的疼痛。经阴道自然分娩不可避免地伴随强烈而持久的疼痛,这种高强度的痛感引起产妇心理上的恐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不仅对本次分娩的母婴结局造成影响,还会带来产妇心理创伤,继而易形成产后抑郁,影响其之后的生育意愿。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的感受、权利和幸福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开展以分娩镇痛为核心的围产期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育文明,更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分娩镇痛的麻醉实施方案

     静脉分娩镇痛 目前在临床实施静脉分娩镇痛的医疗中心较少。静脉分娩镇痛常用的药物是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是强效镇痛药物,具有超短效、可控性好的优点,其有效镇痛半衰期为 6 分钟,可满足宫缩镇痛;且母体和胎儿非特异性血液及组织酯酶均可代谢瑞芬太尼,无药物蓄积。

     通过瑞芬太尼实施的静脉分娩镇痛,产妇尤其是经产妇满意度较高。主要不良反应是瑞芬太尼快速推注后产生的胸壁僵直,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副作用,但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呼吸抑制发生率有所降低。

     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 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是目前效果最确切的分娩镇痛方式,包括硬膜外腔阻滞(CEA)、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SSA)、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蛛网膜下腔 -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硬脊膜穿刺硬膜外技术(DPE)。

                                                                                  分娩镇痛的时机选择

     宫口大小不是决定实施分娩镇痛时机的主要因素,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的时机主要取决于产妇,如果产妇有镇痛需求,则应尽早给予镇痛。早在 2005 年,产科权威专家Wong CA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文表示,在分娩早期(宫口 2 厘米)时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而且与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相比,椎管内分娩镇痛可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可缩短分娩时间。

                                                                                如何做好分娩镇痛工作

     全面推进无痛分娩,本质是一场 “观念革命”与“制度革新”的共振。第一,观念上要打破“两个误区”:打破“生孩子就得疼”的陈旧认知,通过科普动画、产房体验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也要扭转“麻醉医生就是打一针”的偏见,让社会看到他们在产房里的专业价值 ——每一次精准给药、每一次险情处理,都是母婴安全的“双重守护”。

     第二,制度上要答好“民生卷”。目前多地已试点“分娩镇痛医保单病种付费”,产妇自付比例降至 30% 以内;深圳推行“麻醉医生弹性排班制”,通过错峰上班缓解人力压力;北京、上海的医院开设“无痛分娩门诊”,由麻醉医生提前介入评估,提升服务效率,提高薪酬待遇。

     第三,在以改善分娩体验为导向,注重产妇的人文关怀的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例如胎儿宫内复苏、紧急剖宫产、爆发痛的处置、产科大出血救治演练等。

     第四,麻醉科医师需要树立“全程、安全、无痛”的分娩镇痛理念,只有有效阻断疼痛,不影响本体感受(压力感)和肌力(子宫平滑肌、骨骼肌)的分娩镇痛才符合上述理念,而且只有全程镇痛才能对产妇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麻醉科医师不断巡视、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才是保证产妇全程无痛的第一条件。

                                                                       我国分娩镇痛的热点和技术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药品新器械的研发上市,分娩镇痛技术必将有新突破,例如:硬脊膜穿破的硬膜外镇痛(DPE)、连续腰麻镇痛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脉冲给药方案将不断优化:分娩镇痛、剖宫产麻醉、麻醉药物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将进一步明确,为降低产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产间发热的发病机理有望得到破译,从而降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间发热的发生率。

     分娩镇痛的普及,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对女性权利的正视、对生育文明的重塑。当我们真正把产妇的疼痛放在心上,打破“为母则刚”的道德绑架,用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人文关怀搭建“无痛桥梁”,才能让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都伴随着温暖与尊严。

科普8月14日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