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14 总第89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14 总第897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7期

科普

标题导航

EECP,帮您“躺赢”!

发布时间:2025-08-14来源:《医师报》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马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贡献宇  阅读: 8006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啥,什么年代了,还有“躺赢”的好事?

     有!就是 EECP !

     躺着就能做康复?躺着就能做运动?还有这好事?有!就是 EECP !EECP 全称是增强型体外反搏,体外反搏技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外科医师 Soroff 和 Birtwell 教授发明,70 年代初,中山大学郑振声教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四肢气囊序贯加压式体外反搏装置。80 年代初,第二代增强型体外反搏机(EECP)问世,这是一种无创、安全、操作简单的心脏康复模式,相当于有一位不知疲倦的“高级技师”用一直不停的稳定手法给你做按摩,你躺着就能被“运动”了。

     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电脑控制心电电极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让绑在身体下肢及髋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挤压,让更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改善心肌等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主要适应人群为冠心病人群,可以减轻心绞痛症状。

     体外反搏可以显著提高心脏舒张期灌注压力,产生最大差度的冠脉灌注,使得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使血液从交通支和吻合支传送到冠状血管病变远端。

     同时因为回心血量增多,右心房心室压力升高,肺动脉压力也升高,肺循环血量也增多,改善了肺循环。        

     体外反搏也可形成脑血管的双脉冲灌注模式,改善脑血管血流量,缓解缺血缺氧状态。它能增加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促进脑组织的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提高脑梗患者缺血半影区的灌注压。

     体外反搏还可以增加下肢的血供,改善下肢的供血和供氧,增加下肢的血流量,增加下肢的血管侧枝和吻合支开放。同时还对眼部血管、肾脏血管,中心动脉灌注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体外反搏还能提高血流切应力,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刺激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抑制血管的氧化应激和炎症。

     根据《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版)指出,心脏Ⅱ期康复和Ⅲ期康复可以在社区门诊进行,现在 EECP 的出现又让社区心脏康复多了一种“利器”。

     当然,体外反搏也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做的,例如:有深静脉血栓、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中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未控制的高血压(> 180/110mmHg)、失代偿心衰、出血性疾病、频发早搏、严重心律失常、下肢活动性感染、妊娠等。

     在临床中观察发现,体外反搏治疗通过改善治疗者的血供,大大改善了了患者的症状,还有一些额外的受益,如一些患者的失眠、便秘、前列腺炎和缺血导致的视力模糊都有改善。很多患者反映,治疗完“神清气爽”“舒舒服服睡了一觉”“世界都好像明亮了”,这么好的康复方法,有这些病症的患者建议尝试一下。

科普8月14日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