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4-25 总第83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4-25 总第834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4期

发布时间:2024-04-25

科普

标题导航

皮肤科的外用药膏你用对了吗?

发布时间:2024-04-25来源:《医师报》作者: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徐延峰  阅读: 9116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外用药的治疗是皮肤科的重要治疗手 段,大部分皮肤病的治疗都需要使用外用药。 外用药虽然不及口服药的副作用大,但使用 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皮肤科外用药的 使用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有很多讲究。

                                                                                                如何选择外用药 

   软膏类 如地塞米松软膏、硫磺软膏、 鱼石脂软膏等。因为它使用方便,效果也好, 于是有很多患者不管是什么皮损,先搽一支 软膏再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是什么缘 故呢 ? 首先得了解一下软膏的特点。软膏常 用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做基质,混入不同作 用的药物,配合不同浓度而制成的一种细腻、 均匀的半固体剂型。它具有软化皮肤、保护 创面、滋润及润滑皮肤和保温等作用。软膏 封闭作用强,所以有很好的渗透性,易于发 挥所含药物的性能,比较适用于慢性炎症性 的皮肤损害,如干燥、脱屑或肥厚、苔藓样 改变等 ; 对急性皮炎出现的红肿水疱、糜烂、 渗液过多就不能使用了,因软膏中的油脂封 闭于皮肤表面,阻塞小汗腺,影响汗液的排 出,阻碍散热,使用后可使皮肤局部温度升 高、易于浸软而使渗出增加,从而加重病情。

    霜剂 也称乳剂,如达克宁霜、皮康霜、 肤轻松霜等。霜剂是油与水经过乳化而形成 的一种半固体剂型。霜剂对皮肤的渗透性比 较好,适用面也比较广,各种亚急性 ( 皮损 略有渗液、流水 )、慢性皮炎都可以使用。 霜剂与软膏比较有许多优点,如通透性好, 用上去有清凉的感觉 ; 含油质低,比较清洁, 容易洗去,不沾污衣服 ; 涂药后不需要包扎, 在身体各部位均可使用 ; 患者乐于接受。但 霜剂也有它的缺点,如霜剂所添加的药物浓 度不能太高、种类也不能太多,以免破坏霜 剂的形状,其作用比软膏可能略差。因此, 霜剂并不能完全代替软膏。比如对于慢性湿 疹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的,采用软膏就比霜 剂疗效要好。 

    其他常见剂型 还有溶液如硼酸液、高 锰酸钾液等,它是药物的水溶液 ; 粉剂如滑 石粉、氧化锌粉、痱子粉等,即药物的微细 粉末,有干燥、凉爽、减少摩擦的作用 ; 洗 剂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它是由 不溶于水的粉剂与水混合而成的,具有止痒、 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与粉剂类似,但 附着力强 ; 油剂如氧化锌油、樟脑油、紫草 油等,是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混入固体药物 制成,能起到清洁、保护和润滑创面的作用 ; 酊剂如碘酊等,是药物的酒精浸出液。 

   因此自购药时要根据自己 的皮损情况选择使用。大致来 说,急性皮炎有潮红、肿胀、 斑丘疹而无糜烂流水时,可选 用粉剂和洗剂 ; 有水疱、糜烂及 渗出,选用溶液进行湿敷是上策 ; 亚急性皮炎的皮损、渗液、流 水均不明显,应选择油剂比较 好,霜剂也可以 ; 慢性时期的皮 损才选用软膏。如有任何疑问, 请立即咨询当地皮肤科医师后 再行用药。 

                                                                                               外用药膏的使用 

    1. 不同的药物,涂抹的次 数不一样,不可自行加减药量, 也不宜长期涂抹,更不可把外 用药膏当作为护肤品使用。

     2. 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过 敏或刺激反应等)应立即停用、甚至洗去药 膏,并尽快找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明确原因, 再视情况或改用其他药物。 

     3. 在清洁或清洗涂药部位时,宜仔细和 耐心,不能用热水和肥皂,以免使局部更受 刺激和促进吸收,糊剂可用油类擦去。

    4. 为更慎重地使用外用药物,必要时可 选择一小块皮损进行试验性治疗观察,1~2 d 后再扩大使用面积。

     5. 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很容易透 皮吸收,甚至可引发中毒,因此不可涂药太 厚,用药时间不要太长。

     6. 重点面部、外阴等特殊部位不宜选择 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 

                                                                                             外用药膏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常见的皮肤病,人们常依据经验涂 点外用药,结果有时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这是因为用药方式、方法和细节都有很多讲究。

     过敏体质 外用药也会引起过敏反应,过 敏源可能是药物成分,也可能是药物溶剂和辅 料,这主要是个人体质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导 致。初始用药要小范围试抹,若皮肤或黏膜局 部出现红斑、疹块、水疱、瘙痒、刺痛等疑似 过敏的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涂药剂量、频次 涂药量推荐采用指尖 单位法。一个指尖单位(FTU),是指挤出 的药膏能覆盖食指指尖到第一节关节(长度 2.5 ~ 3 cm),约合 0.5 克的药量,可涂成 人约 2 个手掌大小的皮疹面积。

     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所以 涂药量应适宜,并非越多越好。涂得太厚, 加大了药物透过受损皮肤进入人体的剂量, 增加不安全风险;也造成药物消耗过快,带 来经济损失。反之,因担心皮质激素类药膏 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的药膏用量低于临床 治疗需要量,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多种药物涂抹 当需要在同一部位涂抹 两种以上外用药时,从有效性和方便性来看, 建议涂完一种药膏后,间隔约两小时,再涂 另一种药膏。若时间有限,病情较轻,至少 也要间隔半小时。如果药液与药膏都需要涂 抹,可先涂药液,待药液干后,再抹药膏。 两次间隔用药,乳膏、软膏交替时不需要清 洗皮肤。洗剂、酊剂、粉剂交替时可用温水 清洗皮肤。而泥膏、油膏交替用药时,可用 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浸泡后清除,不能用肥皂 清洗,更不可强行剥离药物层。

科普4月25日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