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到达一定的年龄后,人的骨骼相比于其它脏器或结构的衰老速度更快,正所谓“人老腿先老”,尤其是具有承重性质的下半身大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其劳损速度更快,受到外界暴力后损伤也更加明显,大多数中老年群体发生骨关节炎的位置也正是此处。骨关节炎(OA)便属于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据国内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5周岁的中老年群体中OA 发病率在46% 以上,而超过65 周岁的老年群体中OA 发病率更是超过50%,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中老年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OA,给日常行动带来严重的不便。
OA 的类型
大体上可以将OA 分为两大类型,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在中老年群体中更加常见,通常是在无明显外部诱因的情况下产生的,均和遗传因素、年龄、骨骼磨损度、体重等自身因素有关。继发性则在青年群体中更加常见,主要是由于外伤、细菌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引起。OA 的发病和关节日常负荷、活动频率等有着密切关联,部分特定职业的发病率也高于普通群体。
OA 的高危因素
膝关节OA 的高危因素 年龄、体重、周围环境、遗传因子、职业类型等均属于高危因素,其中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体重超重群体较体重正常群体更容易发生,如工作或生活环境处于寒冷、潮湿状态下,发病率也也会相对较高,且其中需要长时间蹲、屈膝、负重的职业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
髋关节OA 的高危因素 年龄、遗传因子、发育不良、先天畸形、职业类型等,如髋臼发育不良,则很容易导致髋关节磨损程度增加,而股骨颈的先天凸轮样畸形同样会导致髋关节磨损速度增加,会导致内源性炎症。
手部OA 年龄、性别、遗传因子、职业类型等,其中女性处于围绝经期阶段发生手部OA 的概率较高,可能与性激素失衡有关,且部分长时间从事手部劳动的群体也更容易发病。
OA 的治疗方式
早期阶段治疗 需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即减少日常运动量、劳动量,也就是不能长时间蹲起、爬楼梯,还需要更好地可控制自身体重,天气冷时做好保暖措施,可适当进行关节屈曲的锻炼。
第二阶段治疗 如早期锻炼对病症无明显改善作用,说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就需要进一步采取药物治疗,可选择口服、关节腔注射等多种方式。
第三阶段治疗 如保守性治疗效果仍无法缓解病情,就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软骨修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等,尤其对于终末期的OA 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已经无法取得明显效果,往往在第一时间便需要手术介入。
OA 的预防措施
在没有发病的时候需要防患于未然,科学制定膳食结构,并开展适当的运动锻炼,培养正确的日常作息规律,且休息时应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度的扭曲和压迫。日常还需尽量保护关节,包括保暖、防碰撞、避免高负荷等。
发病早期阶段需尽快进行治疗,即感觉到关节异常疼痛,并伴有轻度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并遵照医嘱完成相关治疗,以便快速缓解症状,避免进一步的恶化。
针对中重度OA 群体,则需严格配合医生的治疗,按医嘱服用药物、完成运动锻炼,并定期返院复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关节的保护,减少日常的损耗,以保证手术效果、延长人工假体的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