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面是临床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慢性创面是指创伤后依旧持续存在的创面(创面超过四周时间依旧没有完全愈合),与
急性创面不同的是,慢性创面的修复过程可能受感染、糖尿病、压力、药物、缺血等多种因素,导致慢性创面无法愈合。而对于慢性创面的修复来说,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比如清创,控制感染以及药物治疗等,这对促进慢性创面的修复和愈合更具实际作用。那么,你对于慢性创面修复了解多少?本文就来聊一聊这一话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慢性创面患者的类型
一般来说,慢性创面患者,可以分为三种较为常见的类型。第一种属于压力型慢性创面,该类患者可能是因长时间的压迫或摩擦,
而导致的创面形成,比如长时间卧床或坐轮椅。这种创面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凹陷。第二种慢性创面患者属于糖尿病足患者,因为对于糖尿病来说,导致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之下,更容易诱发神经病变反应以及血管病变反应,进而导致患者的创面难以正常愈合。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创面部位有足底、脚趾等,这种慢性创面受病理性因素影响,更容易受到感染形成溃疡。第三种慢性创面患者,则属于静脉性慢性创面患者,该类患者可能是因静脉曲张或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这种慢性创面患者,也可能是因为缺氧或营养不良所形成的慢性创面,像是静脉性慢性创面患者,该类创面可能发生在患者腿部,尤其是接近患者的脚踝附近。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患者,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针对不同慢性创面类型的患者,以及结合患者
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
慢性创面患者的修复手段
伤口的清创 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患者来说,修复的第一步便是对伤口进行清创工作。清创工作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清除
患者伤口周围,所存在的各类坏死组织以及分泌物、细菌等,为患者伤口愈合提供一个卫生的愈合环境。一般来说,伤口清创的方法包括物理清创、化学清创、机械清创以及超声清创等。比如,对于较为常见的物理清创来说,其本身就是使用湿润的敷料,像生理盐水或温盐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然后使用各类无菌敷料,为患者的伤口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以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但是伤口的清创工作,需要在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且需要对患者的伤口创面进行定期的评估,并及时换药,避免患者伤口存在交叉感染等可能。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同样属于慢性创面患者修复的重要方式,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创面修复用药有:抗生素、消炎药、愈合类药物
以及管理疼痛类药物等。对于抗生素来说,用于治疗患者伤口的感染。比如采用口服抗生素,涂抹不同的抗生素药膏,均有利于患者创
面的愈合。但是,抗生素应用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患者出现抗生素使用的耐药性。而对于促愈合类药物来说,比如胶原蛋白酶、生长因子。该类促愈合类药物更有利于促进慢性创面的修复。而较为常见的镇痛类药物或局部麻醉药膏,均是为缓解患者疼痛所使用的一般用药。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和建议用药,避免出现滥用药物或自行随意增加、减少药量。
营养支持 慢性创面患者其本身修复需要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比如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伤口
愈合,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除此之外,患者一定要控制糖分的摄入,高血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而各类膳食纤维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帮助患者消化,比如蔬菜、水果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总而言之,慢性创面修复是一个针对性、个性化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此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