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为了更好保护婴幼儿,家长需要及时带婴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接种。一般来说,婴幼儿在预防接种后产生的反应包括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婴幼儿会出现异常反应。
什么是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的第一症状就是发烧,部分患者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在接种完成之后的8~24h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此时就表明婴幼儿产生了全身反应。产生这类反应的婴幼儿会有多种症状,例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全身反应的持续时间不长,倘若婴幼儿出现了中度发烧症状,那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口服退烧药。当婴幼儿的体温回归到正常范围之后,其他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婴幼儿在口服退烧药之后,症状仍然没有明显的好转,此时家长需要及时将婴幼儿送到医院进行诊治。
什么是局部反应
疫苗接种后部分患者的注射部位会出现轻微疼痛、红晕、肿胀、丘疹等局部反应, 症状较轻, 通常2~3 d 后可自行痊愈。有些婴幼儿在接种后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 疼痛, 这种症状一般都会在接种后24 h 内出现, 这也是最常见的疫苗一般反应。红肿的范围一般不大, 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 3 cm,一般会在24~48 h 逐渐消退。部分婴幼儿在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 比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 会出现注射部位吸附剂未完全吸收, 刺激局部结缔组织增生, 而形成硬结。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用手进行抓挠, 对于局部红肿、瘙痒的患者, 可适当给予酒精消毒。但如果是红肿、瘙痒、疼痛严重的患者, 应当及时就医处理。多数患者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是轻微的,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即可。局部反应较重时,用干净毛巾热敷;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异常反应的主要表现
预防接种完成之后, 部分婴幼儿会出现异常反应, 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与晕针。
过敏性休克 主要是指婴幼儿在完成预防接种之后的几小时内会迅速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例如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呼吸困难等。倘若没有及时对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婴幼儿进行及时抢救,那么婴幼儿便会出现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将婴幼儿平放在病床上,并且将婴幼儿的头部放低,在既定位置注射肾上腺素,及时提供其他救治装置。
晕针 主要是指婴幼儿在接种之后由于精神紧张或者恐惧会出现头晕与心跳加快的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将婴幼儿平放在病床上,并且为婴幼儿提供少量热水。医生需要对婴幼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判断婴幼儿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完成接种后需要留观的原因婴幼儿需要在完成预防接种后留观30min。在留观期间需要及时观察婴幼儿的情况,当婴幼儿出现症状时,如呼吸急促、面部发白等,需要及时向医生求助,让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婴幼儿进行诊治,在最大情况下避免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当婴幼儿确定需要到医院进行预防接种时,家长需要对婴幼儿的身体予以高度重视。在预防接种当天,家长还需要注意幼儿的饮食,谨记婴幼儿不能吃容易过敏的食物,避免在接种结束之后出现过敏症状。家长需要让婴幼儿多喝温水,且不能剧烈运动。
出现不适反应的主要处理措施
婴幼儿的发烧症状并不严重,此时家长需要让婴幼儿多喝水多进行休息,并且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不断用温毛巾擦拭。家长不应用酒精进行擦拭,因为家长对酒精稀释并不了解,无法完全掌握酒精稀释程度。婴幼儿的发烧症状比较严重,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那么家长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总之,家长需要更加关心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在预防接种前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且提前了解预防接种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防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及其造成的损害,但是不能完全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