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抑郁症”这三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不再陌生。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注意到身边的青少年独自承受抑郁症痛苦的情况?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承认孩子已经患上抑郁症?根据《2022 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统计数据,在我国18 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抑郁症如同一片深海,青少年发病后在海中痛苦挣扎,随时可将被吞噬、摧毁。因此,家长该如何应对青少年抑郁,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何抑郁
环境压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需要面对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且在被学校的严格管制情况下,难以获得喘息的空间。这种情况导致青少年具于低水平控制感,有极度紧张表现,并且反应更为敏感。青少年背负着远超其能够负担的压力,在负面情绪宣泄方面时缺乏缓冲带,致使其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
生理与心理因素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情绪部分脑区发育成熟速度加快,与成人一样可感知情绪、情感,但是缺乏成年人相同的控制情绪、行为能力。而青少年长时间处于此种情绪风暴中,内心的痛苦程度增加,并且无法释放、管理,最终导致抑郁发生。
家庭支持缺乏 在青少年阶段,家庭对其关注度不高,家庭氛围不和谐等,难以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与此同时,此类家庭中,家长自身也陷在抑郁、痛苦之中,更无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抑郁有哪些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与成年人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若青少年有以下几种表现,则需要家长警惕是否已经出现抑郁。
情绪方面 抑郁发生后,会有明显的悲观、忧伤表现。具体来说,孩子在面对一件小事时,会有忍不住哭泣的情况。部分情况下,以烦躁不安、乱发脾气等为主。与孩子沟通,沉默寡言,喜爱讨论死亡相关的话题。
认知方面 青少年中认为自己不好,有深深的自责之感。学习或者做一件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明显下降。行为方面 青少年变得厌学、孤僻,甚至离家出走、离校出走。不服从老师、家长的管教,有饮酒、吸烟等行为。部分还会出现自伤、自残行为,甚至自杀。
生理方面 夜间失眠,或者睡眠过多。在食欲方面,与以往明显不同,体重变化大。有频繁的头痛、胃痛。
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阴霾
及时就医 当青少年有抑郁出现时,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非常必要。通过科学的诊断、治疗,可帮助孩子减轻负面情绪,减轻其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
家庭支持 家长情绪会影响青少年, 所以家长也需要重视自身情绪的调整。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确保其康复获得有力支持。
沟通倾听 学会倾听青少年的心声,与其共情,增加陪伴时间。与青少年平等对话,尝试讨论其郁症症状。若青少年有自杀的想法,需要以有效的技巧沟通,让其获得关爱、理解。
学会接纳 抑郁症成因复杂程度高,所以在与青少年沟通时,家长需要减少指责,不怪罪孩子。家长可学习心理健康、抑郁症等知识,同时接纳孩子、接纳自己。积极运动 多陪伴青少年外出活动,鼓励其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教会其处理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青少年抑郁症可防可治,希望广大家长提高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关注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