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6-06 总第83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6-06 总第83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9期

发布时间:2024-06-06

科普

标题导航

揭开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4-06-06来源:《医师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冯瑾  阅读: 7778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类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先天性肿瘤,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形成各个亚型。主要分为两类:性腺内生殖细胞肿瘤如睾丸精原细胞瘤和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如纵隔生殖细胞肿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比罕见病胶质母细胞瘤更加罕见,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是儿童颅内肿瘤中成份最复杂、诊断最困难、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类肿瘤,鲜为人知。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神秘性

发病率极低 作为一类极为罕见的小儿神经系统恶性肿瘤,IGCTs 主要发生在18 岁以下患儿,即使全球高发的东亚地区发病率也仅为1~3/ 百万,比欧美高3~5 倍,临床上十分罕见,即使专业医生终身也见不到几例患者。

精确诊断十分困难 IGCTs分为六个亚型,分别为:生殖细胞瘤(GE)、畸胎瘤、胚胎癌、绒癌、卵黄囊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后五个亚型又简称为NG-GCTs。精确诊断亚型是本病诊治难点,临床误诊误治常见。治疗缺乏全球统一的行业标准 至今仅有《IGCTs 临床诊疗共识》供参考,导致了医疗机构之间治疗模式和治疗质量的千差万别。

患儿生存质量堪忧 按照正确的诊疗模式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5 年、10 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不幸的是,很多患儿遭受了误诊或过度治疗,这些患儿终生受治疗副损伤困扰,如内分泌异常、无生育能力、智力认知功能低下等。

总之,医学界对IGCTs 知之甚少,患儿和家长更是如此,其中罹患GE 患儿,如采取正确的治疗模式,多数可终身治愈,且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小。鞍区NG-GCTs 治疗后,往往伴有严重并发症,是关注重点。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表现

IGCTs 主要发生在鞍区、松果体区和基底节区三大颅内重要功能区域,肿瘤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症状和体征与不少儿童其他常见病相似,虽然本病起病比较隐匿,但仍有迹可循。常见表现有:

多饮多尿 尤其是夜尿增多,尿液颜色不是常见的淡黄色,而是白水样;后期还会合并食欲不振、消瘦。

生长发育迟缓 主要表现为身高较同龄人矮,但智商与同龄儿童多无差异,青春期女孩迟迟不来月经,乳房发育差。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这个症状极易被忽视,患儿很少主动诉说不适;即使表达,也难以引起家长重视。家长通常认为是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或用眼过度导致的近视,直到多次更换眼镜无效,甚至近乎失明,才到医院就诊。

性早熟 主要见于男孩,尤其是低龄患者。如声音变粗,出现喉结,外生殖器成人化。肢体力弱、动作笨拙 多为单侧运动障碍,症状也常常被家长忽视。有些患儿表现为走路、骑车容易跌倒;书写或拿筷子困难。

头痛、复视、呕吐 间断头痛,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喷射性呕吐。

其他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调皮、不听话等,部分患者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等性格突然改变。

上述症状早期往往轻微,难以引起家长重视,很少有患儿去一两次医院,就能被明确诊断,错失了早期发现的时机,后期随着肿瘤缓慢增大,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少数病例就诊时已经失明或近乎失明,肢体偏瘫,头痛伴呕吐、视物重影等,严重者就诊时已经昏迷、脑疝。由此可见,本病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疾病对患儿的终身影响。

                                                                         IGCTs 的诊断

精确诊断IGCTs 亚型是本病诊疗难点,至今困扰着医学界。临床主要有以下三类检查:

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甲胎蛋白(AFP)和特异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通过血液和脑脊液的以上2 项检测,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 最常见检查有头颅CT、MRI、PET-CT/MRI。

组织病理 是诊断IGCTs 六个亚型的重要手段。但与体部肿瘤不同的是,该病病理诊断不是金标准。血液和/ 或脑脊液AFP、β-HCG 结果与组织病理相互印证,可最大限度地精准诊断IGCTs 亚型。

根据《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 年版)》,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病理诊断指通过手术或活检取得肿瘤组织展开病理检查,临床上往往因为肿瘤位置险要和或肿瘤体积小无法实施,且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病理医生也可能误诊漏诊。后者指医生根据肿瘤标志物,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信息来诊断。现实是,医生整合以上所有信息,仍可能误诊,这与体部肿瘤的诊断完全不同。

GE 与NG-GCTs 二个亚型,诊疗模式也完全不一样,预后也存在显著差异,目前IGCTs 诊疗高度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正因如此,2015 年全球首个《IGCTs 诊疗共识》建议:所有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都应去有罕见且复杂肿瘤治疗经验的中心接受治疗。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两个亚型治疗模式完全不同,其中对于GE,手术只有明确病理的作用,手术切除多少与预后无关,在充分化疗的基础上,降低放疗剂量同时减少照射范围是治疗策略。而NGGCTs需要三者密切配合,手术时机选择和术者经验尤其重要。

                                                                        IGCTs 诊疗难点

该病十分罕见,医生诊疗经验有限,诊疗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撑,由于医院之间、医生之间诊疗技术不同,导致患儿预后差异巨大,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也难免误诊误治,难点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精确诊断IGCTs 亚型 现有技术有时无法精准区分两个亚型,无论是血或脑脊液肿瘤标志物还是组织病理,都难以精准诊断IGCTs 亚型,尤其是生殖细胞瘤亚型常常误诊。这直接导致了两种临床结局,要么治疗强度不足,导致早期复发;要么过度治疗,可能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临床亟需诊断金标准。

最佳放疗剂量和范围不清楚 放疗是GE治疗的基石,治疗范围、照射剂量的确定,仍然是临床医生探索重点。

NG-GCTs 治疗效果差 特别是绒癌、卵黄囊瘤预后最差。既往国际文献报道绒癌5 年生存率约20%,可喜的是天坛医院团队近日发表的全球最大样本研究显示绒癌5 年生存率超60%,远高于其他治疗团队。同期该团队在国际神经肿瘤学顶刊《Neuro-Oncology》上首次提出该肿瘤根据分子遗传特征可分为三个亚型,并揭示了靶向治疗的可能性。基于这一结果,IGCTs 诊疗有望开启新纪元。

                                                                               总结

IGCTs 十分罕见,对于该病的诊疗人类还在探索中,家长平时应仔细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如怀疑本病,应去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才有望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A-p005-N60008-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