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5 月26 日的长沙骄阳似火,和气温一样炽热的,还有《医师报》药学专栏编委们的心情,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进行《医师报》药学专栏组织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以下简称“湘雅三院”)药学部参访之旅。
湘雅三院药剂科创建于1992 年,2010 年成立药学部,2013 年获批成为国内临床药学重点建设专科,2016 年成为首批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全国临床药师师资培训中心。作为湖南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等,开展处方审核、药品调剂、静脉用药调配、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专科临床药师工作、药学科研、科学用药管理等工作。
如今,药学服务模式也正在发生“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湘雅三院在经历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成绩?又有哪些秘籍?
药品安全时刻在效益之上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党委书记何庆南教授对《医师报》药学专栏编委会成员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随着药品零加成、带量采购、医
保控费、DRGS 等政策的不断推出,药品的成本属性凸显,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需求日益提升,药师对医院发展的
意义被更多人所看见。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我在临床最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有关儿童用药量的问题。”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不同,临床用药应当更为小心,然而现实是,儿童用药不当的现象普遍出现,如家长自行增减药物品种或药量、不看说明书凭经验用药等。何庆南教授表示,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是全社会都应引起重视的话题。“只有在药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讲治疗质量,才能讲效益。”
以病人为中心 打造全病程药学服务生态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彭向东教授介绍,在左笑丛教授的指导下,秉承着“做有温度、有深度的药学服务”的理念,
药学部打造了覆盖患者全病程的药学服务体系。
完善组织架构,夯实管理基础 医院成立了相应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药事相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指导药事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
理顺工作流程,提升服务品质 目前湘雅三院的药学人员已经成功转型到全流程面对患者的诊疗服务中去。彭向东教授介绍,湘雅三院病床床位2000 多张,临床药师会诊量可以达到6000 多次。“这足以证明我们切实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和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湘雅三院药学部在规范巡诊行为、提高巡诊质量、提升药师价值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
强化科研创新,切实反哺临床 药学部的三大关键技术——治疗药物浓度检测、基因检测以及定量药理建模,为临床开展精准用药提供帮助;造影剂肾病风险预测、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个体化方案推荐、中国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估算以及华法林用药决策系统四大应用平台,同样成为精准用药的重要抓手。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在药学服务工作走向一个标准化、连续化、同质化,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彭向东教授说道。
话题分享
药学学科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在《医师报》药学专栏的编委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教授向广大编委分享了湘雅三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药学专科能力主要体现在药学服务能力上。”左笑丛教授介绍,它是以病人为中心,预防和发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潜在问题,为患者提供高质、高效、易得、连续的药学服务,努力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标。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左笑丛带领团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目标转型。
转型发展: 药师核心技能驱动,实施患者全病程用药管理。从原来的药品调剂供应为主,到现在的药学服务为主,以药师核心技能为驱动,实现患者的全病程用药管理。
特色优势: 药学创新技术引领,为患者提供精准用药服务。左笑丛教授表示,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以循证医学或循证药学指导下的个体化精准用药。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专业技术支撑。目前湘雅三院开展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有30 多种,可以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检测结果支撑,从而 为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基因检测、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也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提质增效:临床药学专科能力提升,促进高价值医疗服务发展。除了实现转型发展、特色优势引领之外,构建临床药学专科发展新格局,实现提质增效。如何才能实现提质增效呢?针对这个问题,左笑丛教授提到了梅奥方程(如图)。“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看到,控药费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提升药师服务的附加值,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这为患者提供高价值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简单的行政管理,而是以药师服务临床这一核心能力为基础和前提。”
临床药师创新服务能力的养成
无论是药事管理“国考”的9 项指标,还是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3 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 年版)》等内容,都体现了我国对临床药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婧雯教授分享:“要想具备创新服务能力,首先要满足临床胜任力,其次是临床科学问题转化的科研创新力。”王婧雯教授介绍,作为一名合格的药师,除了基本功扎实以外,还要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为下一步实现药学前沿理论知识与临床服务能力的有效契合打下基础,并为药学专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切实可依的支持。
王婧雯教授表示,临床的需求与药师个人的发展,应当是一场“双向奔赴”。一位具备解决临床重大问题能力的临床药师,才能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如果说一个刚及格的临床药师,他的专业技能来自于说明书、临床诊疗操作指南、国际指南共识等是可查可循证的资
料。那么当他走入进阶阶段,其能力则是在于要具备解决未知或者未解临床问题的能力,例如参与到重大医疗保障任务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去。
这才是一个临床药师,从基本技能储备到发现临床重大问题,再到科学问题的总结和归纳,乃至科研问题的提出、转化、突破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