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6-06 总第83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6-06 总第83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9期

科普

标题导航

心跳危机:重症急救中的时间争夺战

发布时间:2024-06-06来源:《医师报》作者: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庞大尧  阅读: 7322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当一个人出现心跳骤停,便是一场时间的争夺战,也是生死的争夺战。

      心脏好比一个“泵”,会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脏骤停时,“泵”就会停止工作,导致身体各器官缺血。大脑细胞失去供血4 ~ 6分钟就会坏死,失去供血8 分钟就可能会出现“脑死亡”,导致神经系统难以恢复,所以抢救心搏骤停者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因而如果心脏骤停1 分钟内,可以获得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能达90%以上。每延误1 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会下降10%。以此类推,当超过10 分钟后,才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则抢救成功率会非常低的。

       但是每个人发生心脏骤停的病因不尽相同,如果不是后期进行尸检来进一步分析,可能始终无法明确病因。

       在成年人中 心脏骤停主要由心脏病引起(所有类型,超过 15% 的心脏骤停可归因于心脏疾病)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绝大多数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有关。

       心脏疾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以心跳骤停为初发表现。其他原因包括非心脏疾病引起的循环休克(尤其是肺栓塞、消化道出血、创

伤)、通气障碍和代谢紊乱(包括药物过量)等。

       在婴幼儿中 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相对于成人来说较少见。婴幼儿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如气道梗阻、淹溺、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和烟雾吸入)。然而,在儿童和青少年突然的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律不齐,其主要的原因是由离子通道病或潜在的结构性心脏异常引起的。

       在急危重症医学中 心跳骤停的病因常分为 6H5T(即国际命名中6 个以H 和5 个以T作为开头字母的医学名词)。6H 是指低血容量、

低氧血症、酸中毒、高钾或低钾血症、低血糖、低体温;5T 是指中毒、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冠状动脉或者肺动脉栓塞、创伤。

      6H5T 是心脏骤停在医学上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上确定的病因,是医生对应治疗的基础。平时,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病因的表象,比如劳累,但相关的具体表现都是由6H5T 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所导致的。

      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赶紧呼救 当我们发现心脏骤停的病人首先应该赶紧呼救,寻找专业人员帮助。心脏骤停按压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寻找良好的、专

业的医疗团队处理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当施救者拨打了急救电话之后,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急救。

      进行电除颤也十分重要 除了心脏按压以外,电除颤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70% 以上心跳骤停的病人都是心脏室颤而造成的,而处理室颤最重要的方法是除颤,所以施救者可以尽快地寻找附近有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尽早给病人进行除颤。当然如果施救者不会使用AED,可以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后再进行。

      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按压 作为普通人,在完成急救呼叫以及找到AED 后,施救者应该立马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比较简单的,施救者只需要让病人平躺,然后对病人进行按压,施救者按压的部位在病人两乳连线的中间,按压的速度

为每分钟100~120次/min,按压幅度5~6厘米。

      这时,有些人就会问,“心脏按压5~6厘米的深度究竟怎么去把握呢?”其实我们在对病人实施急救的时候,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度量,这时候就建议施救者用力地按压就可以了。

      对施救者进行30:2 的人工呼吸 如果施救者愿意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可以使用进行30:2 的比例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所谓30:2 就是施救者对病人进行30 次心脏按压,2 次吹气。

      但是如果施救者觉得对病人进行口对口的呼吸太难受,又或者担心病人会有其他的传染性疾病,这时候施救者只需要坚持对病人进行心脏按压,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注意:心脏按压是个体力活,很多急诊科的医生在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之后感觉到全身都非常累,而人体一旦疲累之后,心脏按压的幅度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根据国际心脏按压指南,施救者在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心脏按压的时候可以2 分钟换一个人,这样可以保证心脏按压的快速和有效。

      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因为您的善意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科普6月6日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