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一种典型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一旦患病,可能终身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持续综合的治疗来改善症状,以控制病情。同样,糖尿病也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近年来,坚持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已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坚持运动的好处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主要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功能,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其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受阻,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在运动时,机体的肌肉会因为活动需要能量,加快葡萄糖的摄取,从而增加了肌肉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使得胰岛素能够更有效地将葡萄糖带入细胞内。不仅如此,运动过程会加快机体内的血液流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使胰岛素更快速到达身体各个部位,使胰岛素起到调节机体血糖的作用。
改善心血管功能 糖尿病患者普遍会伴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通过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从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强机体心功能,提高心肺耐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运动能够有效帮助机体燃烧脂肪,
控制体重,从而降低糖尿病进一步加重的风险。既往研究中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并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改善心理健康 一旦患有糖尿病,则可能需要终身药物维持,正因这样,会导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较大心理压力。运动不仅能够改善身体机能,还能够释放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还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产生愉悦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有效运动的种类
有氧运动 也就是说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机体进行长时间、有节律、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走、骑车、游泳、散步、慢跑、爬山、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进行有氧运动时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病情,来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与强度。通常,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0 分钟,以30 ~ 6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 小时,其中包括10 ~ 20 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 ~ 7 次,具体视运动量大小、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以不疲劳为原则。
力量训练 指通过肌肉收缩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例如,举重、俯卧撑、深蹲、哑铃训练等。通过进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在糖尿病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同样应注意适当减轻强度,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血糖波动。
瑜伽 一种结合体位法、呼吸控制和冥想的综合性运动。瑜伽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性,对糖尿病患者身心都有积极作用。有研究显示,瑜伽可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八段锦 是一种起源于北宋的健身功法。其强调动作舒缓、灵活、循序渐进,注重呼吸和意念的引导。八段锦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间歇性训练 是指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次进行高强度运动,如此循环。该种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还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间歇性训练时应注意调整运动强度和休息时间,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血糖波动,警惕出现低血糖。
总之,糖尿病患者坚持锻炼好处多多。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坚持进行运动。需注意,在锻炼时应结合自身因素,科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