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裘佳)“重症医学就 是这样一份职业,尽管很辛苦却很有成就感。当把 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 让我觉得再辛苦都值得去付出。”从事重症医学专 业 20 多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丽娜教授对监护仪报警声和电话铃声形成了条件 反射,无论几点,无论在干什么,一听到就立马会 作出反应。“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值得医者全力以赴”是张丽娜和她的团队坚持的 原则。她常说:“重症患者在哪里, 重症医生就应该在哪里。”这是 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也是医者 对誓言的践行。
机缘巧合 选择重症医学我很幸运
凭借天生的聪慧和后 天的不懈努力,张丽娜 14 岁便参加了高考,当时学 校的建议是希望能报考中 国科技大学少儿班。“最 终选择医学更多是来自家 长的建议,在老一辈人眼 里,医学作为一个一直被 需要的职业,‘养活自己’ 应该不成问题。”就这样, 张丽娜开启了医学生涯, 当时学的是麻醉专业,于 是毕业留校时,张丽娜留 在了湘雅医院麻醉科。
彼时医院的重症医学 科(中心 ICU)是麻醉学系 创立的,张丽娜在 ICU 轮 科时遇到的一个病例给她 内心带来了巨大冲击,让 她立志于从事重症医学, 并且将“不抛弃,不放弃,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全力 以赴”作为了毕生的执业 原则。
这是一名年轻女子, 为追求美服用当时一个非 常有名的保健品减重,服 药过程中出现了过量中毒 现象。“当时这个患者反 复十余次心脏停跳,我的 硕士生导师艾宇航老师领 导团队展现出了不抛弃、 不放弃的精神,反复抢救, 找到了药物致低钾导致反 复心脏停跳的原因后,针 对性地开展了血液净化治 疗并进行“超常规”补钾 治疗,一直守在床旁照顾, 直至患者转危为安。这样 的救治过程给我当时的心 灵带来很大的震撼。尽管 很辛苦,但当你把患者从 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那一刻, 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留下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喜 悦和成就感。”
就这样,在 2002 年考 取硕士研究生时,张丽娜 毅然选择了重症医学,一 做便是 20 多年。“对我来 讲,选择重症医学是一件 很幸运的事情。”
发挥科室特色优势 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重 症医学单元,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重症医学科于 1989 年 开始筹建,历史悠久。张丽 娜接任主任以来,带领团队 在提升重症救治临床能力和 科研创新水平,推动重症救 治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上作出 了大量努力。此前在 ICU 里 很少有床旁脑功能监测和基 于脑监测的重症患者脑保护 管理,整个行业都接近于空 白状态。带着这样的问题和 疑问,张丽娜带着团队一直 在探索哪些技术可以在床旁 开展。经过 10多年的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基于传统脑监 测技术的“重症脑功能监测 及脑保护治疗”理论和应用 体系。
“在临床实践中看到 很多患者从这样的方案中获 益。原来可能会出现脑死亡 或植物生存的这类患者,可 能几个月后发来他自己去炒 菜,生活自理的视频,确实 令人非常兴奋。我相信在这 条路上不断探索,未来可以 有更多的方案和技术集中在 这个领域去解决问题。” 如今,中南大学湘雅医 院重症医学科是华中地区首 屈一指的重症救治中心,擅 长神经重症、脓毒症、急性 循环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疾病诊治, 尤其在重症神经领域救治水 平全国领先。
除了不断创新技术,作 为国家重症质量控制中心委 员兼重症神经专业组组长、 湖南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 心主任,张丽娜非常关注重 症救治的同质化发展。为此, 她在省内成立了湘雅重症医 学专科联盟,辐射近 200 家 单位,为基层造血,推动重 症诊疗水平快速提升。“新 冠疫情三年,我们也看到了 很多在重症救治能力上的短 板和不足,我们迫切需要强 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推动重症学科整体 能力的向上提升。”
重症超声 从传统技术中探索出新内涵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 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平静的 生活。作为一名重症医生, 张丽娜主动请缨奔赴抗疫救 援第一线。援鄂期间,针对 当时新冠重症病房医疗资源 受限的现状,张丽娜第一时 间将重症超声运用到重症新 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通过 重症超声对患者的全身器官 功能进行评估监测,并据此 制定治疗方案,动态监测治 疗效果,在 COVID-19 重症 患者的气管插管时机、俯卧 位通气、血流动力学管理以 及静脉通路、营养通路建立 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症超声是近些年急危 重症领域的十大进展技术之 一,具有床旁、动态、实时、 可重复的特点。“我们 10 年前就一直在把这样的一个 传统技术用在重症患者中 间,指导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与传统超声不同的是,重症 超声更注重解决急危重症患 者的临床问题,关注的重点 是如何快速找出休克、呼吸 功能衰竭的原因等,一直是 我们团队的一项核心技能。”
根据一线抗疫经验, 2020 年 3 月,张丽娜团队 在国际重症医学权威杂志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上 在线发表文章,首次向国际 同道推广了新型冠状病毒肺 部超声影像学特点,运用肺 部超声指导 COVID-19 患者 的诊治经验。文章发出后, 张丽娜收到了来自多个国家 医护人员的咨询,为阻遏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国际流行 贡献了湘雅力量。
为提升新冠患者重症救 治的规范性,2022 年,张 丽娜带领团队牵头起草《湖 南省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 救治建议》《基于重症超声 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 治建议》,举办“湖南省新 冠感染重症救治能力提升课 程”“一线面对面”等培训, 惠及 30 万同行,实现跨区 域同质化救治,有效提高危 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是挑战也是魅力所在
“对于我们重症医生来 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当你站 在患者床前的那一刻,患者 处于一种很危险和极其严重 的状态,你有没有能力快速 去发现重症病因?有时没发 现,可能患者就会生死相隔。 但如果你洞察到了一些蛛丝 马迹,及时采取了干预措施, 又‘恰巧’是引起变化的最 核心病因,可能就把患者从 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这对重症医生来说, 心理、能力上都面临着巨大 挑战。而对张丽娜而言,这 些挑战恰恰也是重症医学 的魅力所在,鞭策着她在成 长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重症医学是一个职业倦怠 感很少的科室,因为每天要 学习非常多的知识,掌握非 常多的技术。当你逐步走向 成熟,当你用所学的技能救 回患者,职业获得感、内心 的满足感会扫除一切疲惫 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