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4-18 总第83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4-18 总第833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3期

科普

标题导航

消毒湿巾在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4-18来源:《医师报》作者: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郝桂娥  阅读: 5696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近几年,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发展为增 加患者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危及患者 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与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有关,传播途径主要为 接触传播,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或被细菌 污染的物品均可以成为传染源。医务人员通 过与患者直接接触,可能导致致病菌在不同 患者间传播,或者通过感染患者接触的物体 表面,间接将病菌传染给他人,因此,做好 医疗环境高频接触表面清洁消毒,对阻断多 重耐药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欧洲国家已经逐步淘汰使用含氯消 毒剂作用于环境物体表面消毒,而代之以清 洁、消毒可以一步完成的消毒湿巾。多项研 究证实,使用含有双链季铵盐化合物和聚合 双胍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伽玛消毒湿巾作用 于医疗环境中的高频接触表面,对多重耐药 菌的杀灭作用和医疗环境的消毒效果明显优 于传统的消毒方法,且不容易产生细菌耐药 性,在工作人员依从性和经济成本控制上均 有明显优势。也有研究证实,在急诊、ICU 等容易暴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科室或部门, 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高频接触物 体表面的大量多重耐药菌病原体,且能对细 菌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不容易造成环 境二次污染,有效阻断微生物的传播。 

                                                                          控制与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要点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进 行诊疗护理活动时,要遵循手卫生各项规范要求。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于多重耐药菌患 者,医疗机构需要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 隔离,还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 置于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 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对于各医疗机 构来说,应当更加注重诊疗环境卫生管理, 针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病房来说,要注 意床单元及周围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坚持一患 一用,对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普通 医疗区域或物体表面预防消毒至少 1 次 / 天, 中高风险区域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至少 2 次 / 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如果出现疑似多 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情况的时候,需要增加消 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时需要增加清洁、 消毒频次。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 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 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消毒湿巾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效果

     多重耐药菌是以污染的物品、手等不同 方式传播,加强医疗机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的清洁和消毒,可有效控制和消除多重耐药 菌的传播隐患,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湿巾是控 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消毒湿巾 医疗机构目前大 多采用《2012 年医疗机构消毒支术规范》 推荐的含 0.2% 季盐为主要消毒成分的物表 消毒湿巾应用于高频接触物表消毒。消毒湿 巾的厚度和重量也是判定湿巾好坏的标准之 一,通常认为厚的湿巾手感较好、使用性较 强,而且消毒湿巾的含水 ( 消毒剂 ) 量直接 关系到消毒效果、作用时间和使用期限。 

    正确使用消毒湿巾 仔细阅读湿巾包装 上的说明,确保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 毒。重点医疗环境可采取预防消毒与随时消 毒相结合,应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 的操作原则,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可通过 采取增加消毒频次和作用时间的方法采取强 化消毒措施。消毒操作按照先相对清洁后明 显污染的顺序进行消毒,湿巾擦拭过程中避 免一块湿巾在同一部位反复擦拭,如果需要 对同一对象或区域进行重复消毒,可以使用 多张消毒湿巾,确保全面消毒,严禁消毒湿 巾重复使用。在使用完毕后,将已使用过的 消毒湿巾正确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持续监测耐药菌感染情况 医院院感管 理部门需要持续监控医疗环境中多重耐药菌 感染情况,制定感染防控制度和措施,对多 重耐药菌感染高风险科室的物体表面清洁消 毒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和指导,还需要确保护 理人员、采样人员接受专项培训,熟练地掌 握具体操作流程和消毒方式,确保清洁消毒 流程的落实和消毒效果的有效控制。

科普4月18日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