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4-18 总第83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4-18 总第833期
返回上层

标题导航

秉承中国特色 注重创新学习 汇聚专家智慧 患者生命之光 医者希望之约

发布时间:2024-04-18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秦苗 管颜青  阅读: 9341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1714233746843.png1714233779100.png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秦苗 管颜青) 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希望的盛会。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乳腺癌防治事业的未来与希望,也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力量与温暖。4 月 12 ~ 13 日,2024 年全国乳腺癌大会在京开幕。 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几十位国内知名乳腺肿瘤专家将分别从“科学前沿、诊疗指南、名家视角、转化医学、分类治疗、临床实践” 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 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强调了乳腺癌 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乳腺 癌作为当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之一,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 手。因此,加强乳腺癌的研究和防治, 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是医学同 道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 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指出, 肿瘤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20余年发展, 始终在引领和推动乳腺癌诊疗的整体发 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南 京天印山医院院长秦叔逵教授表示, CSCO BC 不仅为乳腺癌防治领域注入了 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推动我国乳腺疾 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乳腺癌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前沿

                                                        于金明院士 我国乳腺癌治疗仍存挑战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指出,我 国乳腺肿瘤及其他肿瘤治疗效果与发达国 家存在差距。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五年 生存率低于美国,且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比例较低。他分析了三大主要原因:一是 肿瘤发病谱差异;二是发达国家在预防筛 查和疫苗应用上更完善,其筛查效果显著、 费用低、患者痛苦少;三是技术水平和治 疗依从性,以及规范诊疗的普及程度。

     他强调,乳腺癌全程管理需精准且系 统,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多个 环节,每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规范,以提 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我国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肿瘤预防筛 查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和治疗依从性, 普及规范诊疗,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高我国肿瘤治疗水平。

                                                        邵峰院士 从原创科学发现走向创新药研发

    北京生命研究科学院邵峰院士 指出,新药研发旨在满足未满足的 临床需求,推动医药产业发展。新 靶点、新技术、新药物是医药发展 的关键动力,但研发过程风险高、 挑战大。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制药 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生物医 学基础研究尚不足。

   现阶段应引导工业界研发人员 提升基础科学水平,鼓励他们利用 全球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开发创新 性药物。盲目鼓励年轻科学家创业 并非明智之举,而应重视基础科学 在药物研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加 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的结合,推 动医药产业的持续进步,满足更多 临床需求,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宋尔卫院士 肿瘤免疫研究进展现况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 从抗肿瘤免疫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固有免疫 和获得性免疫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固 有免疫作为低免疫原性肿瘤的主要抗肿瘤机 制,发挥着快速而直接的作用。它涵盖了自 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γδT 细胞 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 类型。这些细胞在机体内迅速响应,对抗肿 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为肿瘤治疗提供了重 要的防线。

   对于获得性免疫则是高免疫原性肿瘤 的主要抗肿瘤机制,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两大类别。细胞免疫由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CTL)和辅助性 T 细胞(TH Cells)等关键 细胞构成,它们通过激活和调节其他免疫细 胞,有效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为 肿瘤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精准分型

                                                      徐兵河院士 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 医院徐兵河院士介绍,中 国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 升,但生存率低于发达国 家。乳腺癌由不同亚型组 成,分子分型的发展开启 了精准治疗新时代。

    HR+/HER2- 型 乳 腺癌内分泌治疗日益精 准,DAWNA 系 列 研 究 和 MIRACLE 研 究 为 治 疗提供了新标准。TNBC 治疗从化疗发展到联合 靶 向 治 疗、 免 疫 治 疗, 铂 类 药 物 和 Trop- Ⅱ 抑 制剂等新药展现疗效。 HER2+ 型乳腺癌治疗药 物发展迅速,吡咯替尼等 新药提升了疗效。随着研 究的深入,乳腺癌精准治 疗将不断进步。

                                                         邵志敏教授 乳腺癌的分型精准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 医院邵志敏教授指出, 乳腺癌诊疗将迎来第四 次 变 革 ——分 型 精 准 治 疗,以实现广覆盖和高 特异。要系统解析中国 乳腺癌的分型特征,需 绘制国人图谱、突破三 阴分型并拓展亚型研究。 

   邵教授团队已绘制 出亚洲人群乳腺癌多维 组学图谱,揭示其独特 特征,并开展“复旦分 型”等精准研究。面对 腔面型乳腺癌的挑战, 需明确分子分型并精准 施策。未来,应加强多 中心合作,利用人工智 能等技术,共同推动乳 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 改变临床实践。

                                                          江一舟教授 构建乳腺癌多组学图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 院江一舟教授介绍了复旦 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提 出的 TNBC“复旦分型”, 包 括 LAR、IM、BLIS 和 MES 四 种 类 型。 团 队 通 过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的 TNBC 多组学队列,深入 探索各型机制,并提出精 准治疗策略。

    针 对 LAR 和 BLIS 亚 型,团队发现其关键代谢 特 征, 并 总 结 出 相 应 的 精 准 治 疗 策 略。 目 前, “FUTURE”系列临床研 究正验证“复旦分型”的 临床价值,并挖掘潜在治 疗靶点。未来团队将继续 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精 准的中国方案,为 TNBC 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外科治疗

                                                     刘  荫华教授 2024 版指南更强调术前 TNM 分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 荫华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 乳腺外科及其指南的发展历 程,重点解读了《中华医学 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 (2024 版)》的更新要点。 该指南自 1977 年起不断修 订,2024 版新增了 6 个章节, 包括术前评估、男性乳腺癌 等,紧跟临床发展。

    指南重申了乳腺癌 TNM 分期标准和早期乳腺 癌 R0 切除原则,并提高了 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 的要求。同时,针对乳腺外 科四级手术目录进行了修 订,新增了多个四级手术。 这些更新旨在提供更加全 面、规范的乳腺外科临床实 践指导,为乳腺癌的防治工 作提供有力支持。

                                                     吴炅教授 乳腺癌肿瘤整形保乳和乳房重建决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 院吴炅教授介绍了我国肿 瘤整形保乳手术(OPS)的 现况和趋势。随着治疗理 念改变,保乳手术规模增 加,但 OPS 开展比例仍低, 需规范化培训和推广。

    OPS 手术扩展了保乳适 应证,改善术后美观度,需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手术 方式。乳房重建方式不断创 新,但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做好随访。我国乳腺肿瘤整 形保乳和乳房重建以外科独 立开展为主,但学习曲线长、 资源紧张。未来需加强多学 科协同,制定个性化方案, 让患者获益。

                                                     苏士成教授 乳腺癌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渐入佳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苏士成教授表示,乳 腺手术学习曲线长,因手 术难点如浅筋膜浅层皮瓣 分离需长时间学习。国内 专家在此领域有丰富经验, 如华西医院逆序建腔、人 民医院吸脂法联合膜解剖 等。机器人手术在乳腺癌整 形重建中具优势,可缩短学 习曲线。      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需考 虑安全性,研究显示其与传 统手术预后无显著差异。乳 腺癌微创技术从保乳根治术 发展,切口更小、治疗更精 准,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 术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全 切自体重建手术也发展出系 列微创技术,形成完整微创 手术体系。

B-p007-n40054-1-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