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呼吸 危重症学科近年来的学科能力以及影响力真可谓 是‘呼呼’地涨啊!”
“……近年来呼吸青委的成长也是‘呼呼’ 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青委成员已经成长 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学科引领者……”
“ …… 期 待 能 在 急 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ARDS)全球新定义的要求下,再次能在呼吸 危重症领域引起一场‘呼呼’的旋风……”
4 月 12 日,《医师报》呼吸专栏携手上海 汇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特举办 “2024 呼吸危重 症学科发展和诊疗能力提升研讨会”在苏州召 开。会议围绕呼吸危重症学科建设需求和疾病 救治能力提升新思路等话题展开讨论,同时启 动“致敬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 ARDS 全球新定 义菁英辩论赛暨病例征集”项目。会议期间, 与会专家不止一次用“呼呼地”一词形容呼吸 危重症领域以及《医师报》呼吸专栏的十年成 长与巨变。
聚焦 ARDS 促进学科建设与疾病诊疗能力提升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 长曹彬教授在致辞中表 示,《 医 师 报》 呼 吸 专 栏是呼吸危重症学科建 设十年巨变的见证者与 同行者,此次将会议聚 焦在以 ARDS 为代表的 呼吸危重症领域,足以 体现呼吸专栏对呼吸危 重症领域发展的关注与 支持。“我认为借 ARDS 全球新定义的时机,开 展针对年轻医师有关呼 吸危重症诊疗相关的培 训, 是 很 有 意 义 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 任宋元林教授说。
《医师报》社执行 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 女士说,呼吸频道和重症 频道是《医师报》由大综 合走向专业化发展路线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呼 吸危重症领域最新进展, 是《医师报》人的使命与 职责。ARDS 全球新定义 带来了很多有争议热点问 题的激烈讨论和值得思考 的延伸话题。为此《医师 报》希望通过相关活动的 组织,使呼吸、急诊、重 症 医 生 们 对 ARDS 的 临 床诊疗经验得以交流,从 而 促 进 ARDS 的 规 范 化 诊疗。
张艳萍女士介绍,整 个项目将在呼吸、急诊、 重症三个领域的学术大会 上分别举办启动仪式,并 在未来一年的时间内,将 根据各专科建设需求和疾 病救治能力提升思路,同 步进行精彩辩论以及病例 征集活动。
提升全面救治危急重症患者能力是构建 PCCM 诊疗体系重要议题
“ 在 构 建 PCCM 诊 疗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 单要注重是呼吸疾病的诊 疗能力,更要注重全面救 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 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 建安教授如是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科主任王玮教授 介 绍, PCCM 在 危 重 症 照 护 中 起到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 疑 的, 而 要 想 在 PCCM 框架下发展危重症,尤其 是内科危重症,就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更新理 念、加强对机体的整体认 知,维护各个脏器的功能; 积极开展危重症救治新技 术的钻研与探索,将其与 呼吸相关技术相融合;建 立专业的亚专科团队,完 善 MICU/RICU 的 建 制 和考核;有计划地推进呼 吸危重症医学的规范化培 训,要善于吸引优秀人才 进 入 PCCM 专 培, 加 强 对专培学员核心能力尤其 是危重症照护能力的培 养;建立危重症的质控标 准,推进诊疗规范化和系 统化。
“ 回 顾 2023 年 的 相 关研究进展,最重要的便 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 新 定 义 的 提 出。”解放军总医院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部肖坤教授 在回顾 2023 年度呼吸危重 症医学领域年度进展时如 是说道。他介绍道,尽管 ARDS 柏林定义已经相较 于既往定义向前迈出了重 要一步,但其相关局限性 也依然存在。
首先是用于评估 ARDS 氧合标准的无创脉 搏血氧测定方法已在观察 性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得到 验 证 和 应 用。 其 次 是 在 2015 年 FLORALI 试 验 发 表后,经鼻高流量氧疗用 于治疗严重低氧性呼吸衰 竭的情况有所增加,并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得 到广泛使用,但如果按照 柏林定义所要求的使用有 创或无创机械通气,那么 采用 HFNO 治疗的急性低 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便不在 其中。最后是柏林定义在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存 在应用问题,因为胸片、 动脉血气和机械通气并不 总是可用的。
针对以上问题,2023 年提出的 ARDS 最新定 义,进行了不同场景的 规范和区分,并取消了 7 天的时间限制,针对没有 气管插管的患者,首次 引入 HFNO ≥ 30 L/min; 血气不是必须检查项目, 允 许 使 用 SpO2/FiO2 作 为 PaO2/FiO2 诊 断 ARDS 的 替代方法,且在医疗资源 有 限 的 情 况 下, 不 要 求 PEEP、吸氧流速和特殊呼 吸支持设备。
ARDS 关口前移对呼吸危重症诊疗提出新挑战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 菊教授表示,ARDS 全球 新定义所带来的 ARDS 诊 疗将关口前移,势必会发 现更多 ARDS 早期患者, 不仅有利于提升 ARDS 救 治成功率,同时进一步扩 大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的疾病诊治谱,为 ARDS 早期患者的鉴别诊断及治 疗积攒经验。
精准分型 助力 ARDS 个性化诊疗
如 何 能 在 ARDS 诊 断关口前移的同时,实现 ARDS 诊疗的个体化、精准 化呢?针对这一问题,西 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王岗教授强调 了 ARDS 表型分型对临床 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意义。 基于不同的特征,ARDS 可 以分为肺内型或肺外型、局 灶性或弥漫性、高炎症型或 低炎症型。早期诊断并分 型,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出可 能从不同治疗策略中受益 的患者,有助于精准匹配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ARDS抗炎治疗方案内,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 制剂(如西维来司他钠) 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机械通 气时间、降低炎症及凝血 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ARDS 的 异 质 性 很 大,从而导致了临床个体 化治疗难以到位,我们也 相信,只有当我们做好前 瞻性的诊疗和分析,才会 更好地推动 ARDS 个性化 治疗的开展。”广西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 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志义 教授补充道。山东大学齐 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科马德东教授对此表示认 同,他表示精准诊断是精 准 治 疗 的 基 础,ARDS 相 关临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很差与其旧定义不精准、 表型不明确造成的同质性 差有关。“新定义还是有 助于我们更早地去诊断患 者,从而及时给予相应的 治疗。”南京大学医学院 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 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苏欣 教 授说,ARDS 异 质 性 很 大,不同亚型的炎症类型 不同,这可能是我们此前 在细胞和小鼠层面做出来 的阳性结果,却无法转化 到临床中,可能就是还要 在 ARDS 亚型研究上进一 步发力。
临床研判仍在路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医学科副主任张伟教授表 示,ARDS 全球新定义的 提出给临床判断指标带 来 变 化, 更 为 ARDS 患 者带来新机会。早期识别 和干预 ARDS,“让更多 的 ARDS 患者不要转到插 管阶段,不要有那么高的 死亡率……这都是 ARDS 新定义所带来的正向意 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陈成教授提示,尽 管 ARDS 新定义提到部分 患者在资源有限环境下不 再被排除在 ARDS 新定义, 但临床中也应严谨科学处 置,病理生理和呼吸力学 的研判依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