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所有器官中发生囊肿性疾病最 多的脏器,肾脏囊性疾病很常见,单纯性肾囊 肿又是最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占肾脏囊性疾 病的 70% 左右;B 超对囊肿有很高的捡出率, 我国一级医院(包括小诊所)差不多都有 B 超 设备;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在一般二级医院差不多都能做腹腔镜手术。
肾囊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病变,其生 长缓慢且病程较长,可为单发性,也有几率为 多发性,大小的差异很大,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皆有发病可能。单纯性肾囊肿在肾囊性疾病中 最常见,多为单侧单发,少有单侧多发,双侧 发生则少见。本病多见于成年人。
肾囊肿的成因是单一的后天因素,但目前 认为有遗传因素参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一段扩张的近端 / 远端肾小 管,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形成了管壁的囊 性扩张或微小突出,其内聚集了肾小球滤过液或 上皮的分泌液,且与肾小管相通。这段扩张的肾 小管逐渐分化成有液体聚集的独立囊肿,与肾小 管的通道同时闭合。单纯性肾囊肿多发生在肾皮 质表面,呈外向性生长,位于皮质深层及髓质的 囊肿相对少见。邻近肾窦的皮质囊肿称为肾盂旁 囊肿。囊肿的直径通常为 1~5cm,大部分小于 2cm,有时可达 10cm 以上。单纯性肾囊肿多为 单腔,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囊肿的囊壁较薄。 囊肿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散在分布浸润的单核 细胞。若有炎症或慢性感染,囊壁可能增厚甚至 钙化。单纯性肾囊肿的囊液多为清亮透明琥珀色, 含微量蛋白。约 5% 的单纯性肾囊肿呈血性,即 出血性囊肿,其中 50% 囊壁可能有恶变。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通常无症状,多 因健康查体或其他疾病做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体表可触及的巨大囊肿较为少见。当囊肿直径超过 4cm 时可能出现临床症状,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是患 侧肾区疼痛,以胀痛为主。当囊肿内伴有出血或继 发感染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其中,6.4% 的患者可能出现肉眼血尿,40% 的患者可能出现镜下血尿,12% 的患者可能出现 蛋白尿。血尿或蛋白尿的程度主要与囊肿压迫 肾实质有关,与大小无关。囊肿会随病程延长 而逐渐增大,通常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若囊肿 体积迅速增加,要注意囊肿内出血或癌变可能。
临床检查 彩超检查简便、快速、无创,是 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检查方式。单纯性肾囊肿的 彩超影像学特点有:囊内为无回声区;囊肿轮廓 清晰,囊壁光滑,边界清楚 ; 囊内超声传导良好, 远侧囊壁回声增强;囊肿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 如超声检查提示囊壁回声不均、增强或囊肿内软 组织影,应警惕恶性囊肿可能,建议进一步行 CT 扫描。
单纯性肾囊肿的 CT 影像学特点包括: 囊肿边缘锐利、平滑,壁薄 ; 囊内液体密度均一, 近似于水的密度,高密度见于囊液高蛋白质或囊 肿出血,易与肿瘤混淆,增强 CT 扫描有助于鉴 别诊断;按照 CT 的分类标准,单纯性囊肿大多 为 I 类,少数为Ⅱ类,部分密度增高的单纯性肾 囊肿可能被分类为Ⅱ类,应密切随诊。 单纯型肾囊肿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须注 意与肾积水、肾盂旁囊肿、囊性肾癌、肾细胞 癌及肾外肿瘤等进行鉴别。
治疗方法 单纯性肾囊肿多无症状,对肾脏 功能和周围组织影响不大,一般不需治疗,只 要每半年到 1 年随诊。并发感染时,鉴于抗生 素能穿透囊壁,进入囊腔,可首先采用抗生素 治疗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失败无效时再考 虑开放手术。若证实囊肿有癌变或伴发肾癌, 应尽早手术治疗。囊肿直径较大,超过 4cm 或 产生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引起尿路梗阻,则需 要行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常用的硬 化剂有无水酒精和氟聚硅醇,后者比前者安全。 上述处理无效,症状或囊肿感染明显时,可行 囊肿去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如因囊肿导致患 肾严重感染,肾功能已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 正常时,可作肾切除术。单纯性肾囊肿进展缓慢, 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和体积均增加, 但数目增加快于体积。如果 CT 发现可疑的单纯 性肾囊肿,应重复扫描。
近年来有学者使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内生型 肾囊肿,效果满意。有使用经皮肾通道肾镜铥 激光切除或切开囊壁技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过程安全,疗效确切。亦有报道经皮输尿管镜 下等离子电极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有效 性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