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3-10-26 总第81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3-10-26 总第81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10期

肝癌指南专栏

标题导航

筛查、合作和精准 助力肝癌诊治创新

发布时间:2023-10-26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通讯员 梁敏怡 张霖  阅读: 985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通讯员 梁敏怡 张霖)外科治疗是早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然而,面对我国庞大患者群 给肝癌治疗带来的严峻挑战,外科医生该如何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教 授、肝胆胰外一科主任张平教授和吉林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王斌教授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从学科发展、技术突破、早筛预防等多 角度畅谈了我国肝癌诊疗的现状。他们期待,能集结多学科之力和更多的技术创新,帮助肝癌患者走向长期生存。

                                                吕国悦 勇攀高峰 填补东三省肝移植技术空白

                                                    1699120033859.png

                                        60 载传承创新 为患者谋福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简称: 吉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是中国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医疗水平 最高的肝移植临床科研中心之 一。吕国悦介绍,科室历经漫 长的发展历程,不断突破技术 壁垒,为患者带来福音。

     时间追溯到 1960 年,卢化 义教授创建了吉大一院普外科。 此后的 60 多年,普外科在多位 科主任的带领下,不断提升医疗 技术水平,实施专业组化建设, 扩大学科影响力。2012 年,吉大 一院普外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 科建设项目,肝胆胰外科逐渐向 着更加精细、精准的方向发展。 同时,肝胆胰外科的医疗技术不 断创新,不仅广泛应用腹腔镜微 创外科技术,还开辟了肝移植的 新天地。

                                          赴多地学习  提升肝移植水平

     吕国悦从事普外科工作 20 余年,擅长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 疑难疾病诊治。2011 年,我国启 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 工作,吉大一院作为首批试点单 位开展 DCD 肝移植。为提升医 院肝移植技术水平,吕国悦带领 团队赴香港、上海、台湾多地学 习肝移植,带领团队陆续填补了 多项东三省肝移植技术空白。

     2013 年,吕国悦带队自主 完成了吉林省真正意义上的首 例肝移植手术。这一年,吉林大 学肝移植中心成立,肝胆胰外科 肝移植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随后,吕国悦带领的肝移植团 队陆续完成了吉林省首例成人 活体肝移植、东北首例成人肝 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等, 完善肝移植手术类型并全面提 升腹腔镜供肝获取术,最大限 度保证供体安全。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需要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技 术。”吕国悦说,开拓创新,勇 于探索是他的信条。2017 年,在 肝移植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他带 队陆续开展了东北首例儿童在体 劈离式肝移植、东北首例儿童体 外劈离式肝移植等,填补了东北 地区小儿肝移植技术空白。

                                          排除万难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不仅在技术上追求突破,吕 国悦更时刻心系患者。为了减轻 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吕国悦排除 万难,先后于 2018 年开启了肝 移植按病种付费工作,2021 年联 合吉林省儿童肝移植慈善医疗救 助联盟为接受肝移植的 18 周岁 及以下困难家庭患儿给予全额资 助……他尽一切可能帮助患者实 现花少钱、治大病的愿望。 

    在他看来,做为一名医生, 没有什么比患者的认可更值得 骄傲。他期待用科技的力量推 动学科的进步,缓解器官短缺 困境,改善肝移植患者预后, 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命希望。

                                    张平 苦修内功  联合多学科提供规范诊疗

                                      1699120364324.png

                                       夯实基础 在传承中创新

      “肝脏的解剖就像一朵大菜 花,手术时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张平看来,过硬的手术技能是 外科医生的核心能力。他表示, 肝脏血管丰富,解剖较为复杂,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难以控制的 大出血,手术难度大、精细度 高。这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需要扎实的解剖、组胚、 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知识, 以及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

      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 科医生还要掌握外科治疗的演变 与发展,这又有助于在传承中发 扬创新。他以肝癌为例介绍说, 我国肝癌外科手术起步较晚。几 十年来,在黄志强院士、裘法祖 院士、吴孟超院士、区庆嘉教授 等一批中国肝胆外科的先行者的 开拓探索下,肝癌外科治疗逐步 走向成熟。从“大刀阔斧”的开 放性手术到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 创手术,再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的日益普及,肝组织切除单元向 着精细化和微小化发展,减少组 织损伤的微创手术方式正成为肝 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手段。同时, 以肝脏三维可视化、3D 打印、 虚拟增强现实、多模图像实时融 合导航肝切除术等为代表的数字 化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出现 , 为术 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 划提供了策略。

      因此,外科医生要在传承中 紧跟前沿,学会借鉴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高手术 精度,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内外兼修 掌握综合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光有 手术刀远远不够。在张平看来, 外科医生不仅要注重提升手术 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要了解 多种治疗手段。他说:“有大量 的中、晚期的肝癌患者无法进 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即使可以 采用手术治疗,术后仍存在较 高的复发率。因此,外科医生 要掌握介入栓塞、微创消融治 疗、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等 多种技术手段,探索最佳的综 合治疗方法。”

       而在吉大一院,这种多学 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也正在推广 和实践中。肝胆胰外科联合肝 胆胰内科、肿瘤科、放疗科、 介入科等优势学科,积极构建 肝癌中心,为患者提供规范化 的肝癌治疗服务。                        

                                       王斌 提升防癌意识 把握治疗良机

                                          1699120652793.png

                                             预防肝癌 早筛不可少

     “肝癌是可以预防的。” 王斌指出,对于我国患者来 说,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中,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原因居多,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慢性丙型 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以及致 癌物的长期暴露(如长期食用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 如果我们可以避免这些肝癌 的致病因素,并主动参与癌 症筛查,能够有效预防肝癌 的发生。

      遗憾的是,大多数肝癌患 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王斌表 示,肝癌防治的科普知识依然 是很多人的盲区。例如,不少 HBV 携带者没有检查过乙肝五 项,不知道自己是HBV携带者。 甚至有的 HBV 携带者只知道 体检时要查肝功能,不知道需 要查病毒载量。这些情况都会 延误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错 失治疗的良机。

      为此,吉林省肿瘤医院近 年来通过技术帮扶、资源共享、 健康宣教、多学科诊疗、规范化 培训、义诊等方式,不断提升民 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基层癌症 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能力,尽 可能做到肝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规范诊疗 有据可依 

      肝癌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 恶性肿瘤,规范化的诊疗是提 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 预后的关键。2011 年,中国专 家编写并发布首版《原发性肝 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 其后,由樊嘉院士领衔的编写 专家委员会先后在 2017 年、 2019 年进行了 2 次修订。2022 年,新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 疗指南(2022 年版)》结合了 国内外最新的重要研究证据, 为原发性肝癌规范诊疗、提升 临床医疗疗效和安全性、减少 肝癌复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肝胆外科医生, 我非常关注每版指南的更 新。”王斌表示,指南充分 考虑了我国肝癌患者的特点, 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实操 性。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基 层医院的医生,都能在诊疗 的过程中有规范可循。同时, 指南凝聚了外科、内科、介入、 放射、超声、病理、中西医 结合等多个领域专家的智慧, 也为多学科、个体化的治疗 提供借鉴。

       2024 年, 新 版 指 南 即 将 更新。王斌期待,指南能够在 更多个体化治疗的场景中给予 指导。例如,针对局部晚期的 肝癌患者,指南可在何时选择 手术治疗和转化治疗中提供更 加具体的指导意见。

     B-p007-N00093-1-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