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 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 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 多食、多尿、体重下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 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较多的急慢性并发 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对于人体健康有着较 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 的分型标准,目前糖尿病分类主要为以下四种: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又可以分为免疫 介导的 1 型糖尿病以及特发性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通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 遗传、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遗传因素 是不可控因素,而常见的环境因素有病毒感 染、化学毒物、饮食等因素。当环境因素作 用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激活患者体内 T 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自体免疫反应,导 致胰岛 β 细胞破坏、功能障碍,使得胰岛 素分泌不足,最终导致 1 型糖尿病的发生。 1 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通常 发生于 15~30 岁人群中。1 型糖尿病在糖尿 病患者中的所占比重较低,约为 5%。
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 抵抗为主伴随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者 是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伴随胰岛素抵抗。 2 型糖尿病也通常是遗传、环境因素的共同 作用引起,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生活方 式、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化学毒物等。目 前临床研究发现,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引 起胰岛素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是引起 2 型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胰岛 素作用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同时 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胰岛 α 细胞功能异常、 肠促胰素分泌异常等情况。2 型糖尿病则多 发生于成年人,尤其是 40 岁以上人群。
特殊类型糖尿病 一些环境、遗传因素 引起的高血糖状态,例如胰岛 β 细胞功能 基因缺陷引起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线粒体 基因突变糖尿病;胰岛素作用基因缺陷会引 起 A 型胰岛素抵抗、Rabson-Mendenhall 综 合征、脂肪萎缩型糖尿病等。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 期发生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发生的糖 尿病。如果是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被称为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妊 娠之后孕妇体内激素变化有关,一般在分娩 之后,血糖会恢复正常水平,但是此类女性 在未来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因此妊 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产后的 1~3 个月进 行糖尿病筛查,并定期随访。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要想预防糖尿病的发 生,首先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 饮食,合理控制摄入热量;要多吃蔬菜水果, 不能挑食偏食,食物选择要多样化,做到荤素 搭配;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少食多餐,定时定 量用餐;世界卫生组织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 多吃燕麦、玉米等粗粮,还可以多吃海带、魔芋、 菌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食物烹饪上, 要尽量选择凉拌、水煮、清蒸等方式烹饪的食 物;适当运动,有助于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 免疫力,在休闲之余可以多到户外运动,进行 打羽毛球、跳广场舞等活动;合理控制体重, 尤其是超重肥胖人群,要健康饮食、多运动, 降低体重,从而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戒烟戒酒,少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
定期体检 健康体检是我们了解身体健 康的重要方式。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例如 糖尿病家族史、年龄≥ 45 岁、超重肥胖、 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应该定期 进行糖尿病筛查,可以采用建议糖耐量检查,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以及 75 g 无水葡萄糖 2h 筛查。如果发现糖耐量受损或者是空腹血糖 受损,应该尽早进行干预。防治糖尿病的重 点在于有效控制好血糖、血压,纠正不良生 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影 响,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