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3-10-26 总第81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3-10-26 总第81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10期

科普

标题导航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3-10-26来源:《医师报》作者: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周英  阅读: 6619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小儿发育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新 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三个阶段。这 三阶段的小儿正处在生理与代谢发生较大 变化的阶段,与成年人进行比较发现其具 有不同的生理学特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 反应。因此在小儿发育期必须要注意各阶 段的用药特点以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期的用药特点 同一种药物在新 生儿体内的过程与年长儿童有着较大的差 异。因为新生儿的组织器官与生理功能并 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体内的酶系统也尚未 健全,对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等体内过程与年长儿童不相同,为了 使得新生儿安全有效用药,其必须深入了 解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 

    药物的吸收 新生儿的胃黏膜并没有发 育完全,胃酸分泌减少,对于口服青霉素 G、 阿莫西林等药物的吸收因新生儿胃酸减少 而使其破坏减少、吸收增加,而生物利用 率也逐渐提升,口服药物后血药浓度水平 也高于成年人。

    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时,会直接影响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新生儿胃肠蠕动没 有规律性,胃排空时间也会延长,红霉素 口服后药峰浓度出现较晚。皮下和肌内注 射会因新生儿周围血循环缺乏而直接影响 吸收,所以基本不会采用。

     药物分布 直接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 素为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的程度。新生儿 的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比较低,药物 游离型比较大、浓度非常高,极易使得新 生儿出现药物中毒的现象。其次,当新生 儿使用磺胺类、阿斯匹林等药物时,与胆 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的结果,会使 游离胆红素浓度变高而引发核黄疸。

    药物代谢 由于新生儿的肝微粒体酶并 没有发育完全,部分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 活性比较低,所以才会使得药物代谢速度 变慢,血浆半衰期逐渐变长。例如:缺少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后 会引起“灰婴综合征”;新生儿使用磺胺 类药物、硝基呋喃类药物会出现溶血现象; 同时,新生霉素也有阻挡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的作用,但是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最 终导致核黄疸发生。 

    药物排泄 由于新生儿的肾组织结构并 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才会使得肾小球数量减 少。而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分泌功能也没 有完全发育成熟,其消除药物能力也比较差。 大多数药物都会因为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能 力比较低而直接影响药物的排泄,最终导致 血浆药物浓度严重偏高,半衰期也逐渐延长。 例如:新生儿肾对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 能力比较差,在有效应用利尿剂时,很容易 出现酸、碱以及水盐平衡失调。因此,新生 儿的用药量不能太多,用药间隔时间也要延 长。新生儿肾功能完全发育成熟的过程还需 8 至 12 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婴幼儿期、儿童期的用药特点 小儿神 经系统发育比较晚,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的药物作用不同于成年人。对于氯丙嗪、 异丙嗪等中枢抑制药物敏感性极强,极易 导致小儿昏睡,小儿血脑屏障功能比较差, 使用后吗啡、哌替啶等药物后也很容易引 起呼吸抑制,同时还会使得小儿对中枢神 经药物过于敏感。常用药物氨茶碱有着兴 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用期间要注意。 

   时刻关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小儿对于 水电解质的代谢功能比较差 , 长时间大量使 用酸碱类药物,极易引起平衡失调,使用 利尿剂会出现低钠、低钾等的现象。目前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钙盐代谢 旺盛,很容易受到药物影响,比如:苯妥 英钠会加快维生素 D 的代谢而直接影响钙 盐吸收,导致佝偻病与软骨病发生;皮质 激素除了会影响钙盐的吸收外,还能直接 影响骨质钙盐代谢,从而引起骨质脱钙; 雄激素及同化激素可以加快小儿骨骺融合 , 抑制小儿骨胳生长;8 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 素类药物可以引起小儿牙釉质发育不良以 及牙齿黄染,所以小儿禁止使用此药物。 

    预防胃肠道损害 小儿对铁与盐的耐 受性比较差,主要因为可溶性铁盐会引起 婴幼儿肠道黏膜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恶 心呕吐、腹泻以及肠胃出血等现象,最终 导致婴幼儿失水和休克。

科普10月26日改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