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 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吃得多、运动少”, 肥胖人群日益增长,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 更是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根 据 2021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的相关数据 统计发现,其患者增加至 5.29 亿,到 2050 年预计将超过 13.1 亿人患有糖尿病。因而, 我们迫切地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宣教,使人 们了解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但是检验科 的血糖检测项目常常让人迷惑,不知该如 何选择!首先,我们来了解检验科常规的 检测血糖的项目有:
静脉血糖(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糖化白蛋白。其次,这些 检测项目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让我 们来了解下这些检测项目。 静脉血糖 测静脉血清(浆)的血糖浓 度,是反映几个固定时间点体内血糖的浓 度,我们称为“点”血糖,包括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 指在禁食(至少 8 ~ 10 h 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次日早餐 前采血所测出的血糖值。正常情况下,空 腹血糖为 3.89 ~ 6.1mmol/L。检测空腹血 糖可以了解基础状态下的清晨血糖水平, 评估晚间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药情况,还 可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并且可作 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注意的是空腹 血糖的抽血时间最好是清晨 6:00~8:00,若 是抽血时间太晚,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 患者的真实情况。
餐后 2 h 血糖 指口服 75g 葡萄糖或 100 g 馒头后,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 抽取 2h 的血液检测血糖浓度。正常情况下, 餐后 2 h 血糖应 <7.8mmol/L。检测餐后 2 h 血糖可以反映进食或者用降糖药后的血糖 控制情况、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 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 力),早期诊断 2 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 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增高),还 可监测餐后血糖,避免餐后高血糖并发糖 尿病眼、肾、神经的并发症。
随机血糖 指任意时间抽血所测的 血糖浓度。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不超过 11.1mmol/L。可帮助了解应激情况(如进 食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手术等)对 血糖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反应当时血糖情 况以及血糖的波动性。
糖化血红蛋白 可反映 2~ 3个月(8~12 周)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饮食等外界因素 影响,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当创伤、骨折、手术、感染、发烧、急性心 梗等情况发生时,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检 测糖化血红蛋白可鉴别真假糖尿病。若是糖 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会增高。并且糖化 血红蛋白 <7% 时,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 症的风险较小,一旦 >7% 时,发生慢性并发 症的风险就显著增高,因而糖尿病患者定要 常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便监测血糖控制情 况,及时指导调整诊疗方案。
糖化血清蛋白 可反映近 2~3 周平均血 糖水平,同样不受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 较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更敏感、更及时, 适合于短期血糖变化的患者。在特殊情况 如透析性贫血、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 降糖药调整期,糖化血清蛋白能准确反映 短期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胆红素、 乳糜、低分子物质的干扰。
糖化白蛋白 反映近 2~3 周的平均血糖 水平,适合短期血糖控制变化的监测,也 可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及糖尿病的筛 查和诊断,且不受多种蛋白质、胆红素等 的影响,稳定性和准确性较高。 总之,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 化白蛋白是反映血糖检测的不同时间段的 血糖水平变化,静脉血糖测定是反映一天 中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是当时情况 的反映,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控制的监测 指标,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是短期 控制的监测指标,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早期发现糖尿病并 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