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脊柱是由 26 块椎骨组成,其中包 括七块颈椎、十二块胸椎、五块腰椎以及一 块骶骨和一块尾骨。脊椎自上而下逐渐加宽, 第二节骶椎骨最宽,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 过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从正 面看脊柱是呈一条直线排列,侧面看则有四 个生理弯曲弧度,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 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呈 s 型,如果长期姿 势不正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就可能会使脊 柱形成异常弯曲,例如驼背,脊柱侧弯等。
脊椎出现问题的征兆
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观察会发现,在走 路时身体不由自主地向一边倾斜,头重脚轻。 两只鞋的后跟会出现不同程度磨损,平时坐 着的时候总是想把一条腿搭到另一条腿上, 在行走的时候,双脚脚尖向外展开的幅度过 大,即使在没有过度运动及劳作的情况下, 也会经常出现闪腰或者浑身疼痛的现象。严 重者会经常出现胸闷、胸前区疼痛,甚至不 能深呼吸,精神状态也不能集中,经常出现 头晕、头疼、眼睛胀痛的现象,如果平时有 以上诸多症状出现,那么很有可能已经患有 脊椎问题了,需到专科就诊。
正骨调脊的手法
正骨调脊的手法需要在脊骨神经医学理 论以及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中医基础知 识以及正骨手法,并结合相关的理论以及临 床对于脊柱矫正治疗的经验,总结出的一套 针对于脊椎矫正的手法,该手法主要针对于 脊柱椎体的错位、脊柱失衡的调整以及盘骨 的错位,且具有稳、准、轻、巧的特征,同 时颈椎、胸椎等部位也适合此手法。
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
患者取俯卧姿势,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 上放于治疗床上;医者在患者头部正前方站 立。医者的双手拇指处于指背相靠姿势,然后 将指端放在患者的枕骨粗隆下面,其他手指则 可以自然的放在患者第一位颈部的两侧,两拇 指需沿着患者的棘突顶线向下持续按压到第 7 颈椎棘突处为界,按压力道需一处比一处大, 每次按压次数为 1-4 次均可,且每次按压 3 遍为宜。同时还可用该方法对颈椎横突后结 节连线或是棘突两侧的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 进行按压,每个位置按压 3 遍为宜。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则在患者头侧的治 疗床前坐下。
用左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右手则托住患 者的下颌部,双手一起用力将颈部向上缓慢 牵引 1 分钟左右;然后用双手抱住患者的枕 部以及颞侧,被动让患者向左以及右侧屈各 1 次、左右两侧旋转 1 次、以及向前屈颈 1 次; 然后医者将双手掌向上放在颈后部,从患者 的颈部左右放入,双手掌呈交叉重叠的姿势, 右手掌放在上面,并用右手的食指由桡侧向 上将患者的颈部托起,利用患者头部自身的 重量来对颈部进行牵引后伸 1 ~ 3 次。
正骨调脊颈椎结束时,患者需采取坐位, 医者则站立在患者身后,采取揉法、按摩、 拍法等一系列放松的手法,舒缓颈部的肌肉 及理顺肌肉组织,然后再分推到肩颈部,此 次手法操作即为结束。
正骨调脊胸椎手法
胸椎理筋手法:患者可以取俯卧位或侧 卧位,然后在其肩背处使用拍打法、按揉法、 推法、滚法等手法,上位胸椎的两侧为实施 的重要部位,主要是为了使肩背部的软组织 得到充分的缓解。
胸椎完成手法:在患者肩背部选择拍法 或是揉法等方式,来舒缓肩背部的软组织,然 后将肩背部分推,直到此次操作手法结束为止。
正骨调脊腰椎手法
腰椎理筋手法:主要是选择推法、揉法、 按法等相对柔和的手法对腰部后背的肌肉进 行放松,最后推到患者的腰骶部,使其腰骶 部软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腰椎正骨手法:①侧卧位的斜板法②手 按肩顶法③完成手法以后:采取缓解手法, 推荐应用按压法、叩击拍打及抚摩等一系列 方式,进行放松,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