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得了肿瘤,一般人首选北上广,但花销大、交通不便等痛 苦让患者身心俱疲。一方面,基层肿瘤诊疗中心亟待发展;而另一方面,我国顶尖医院肿瘤诊 治水平已不逊国外,并且管理模式、诊疗流程也相对成熟。怎样将顶尖医院的经验复制到省级、 县级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就是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受益者,他们在国家癌症中 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简称总院)的帮助下,摸索出了一条迅速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 特色之路。内科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近年发展最快的领域,顶尖肿瘤内科 如何“炼成”事关“大病不出县”。
作为第一批“国家队”派驻成员,2022 年 12 月起,国家癌症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 建春肩负起协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下简称山西医院)内科建设重任。在她的带领 和众多“国家队”派驻成员帮助下,科室人尽其才,临床诊疗能力、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疑难重症 及外省患者明显增多。她还携手省内 23 家医院正式组建了山西省肺癌精准诊疗联盟,在推动山西省 肺癌精准诊疗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应有的作用。
因势利导 打造适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科室
作为全国建院较早的 六所肿瘤医院之一,山西省 肿瘤医院是一所已建院 72 年的老牌肿瘤医院,床位 2600 余张,收治患者多。 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 设开始后,山西医院大内科 主任兼呼吸内科主任段建 春对大内科开展全方位的 调研后发现,呼吸科、血液 科、消化科等学科建设较成 熟,但存在科室定位不清, 收治患者同质化问题。“目 前肿瘤治疗每个专业发展 日新月异,一个医生‘包治’ 所有肿瘤是不现实的,如果 不细化科室划分,不仅限制 和制约着学科和专业的发 展,对患者治疗的专业性和 规范性也存欠缺。”段建春 表示。
在段建春带领下,科 室将以前的康复急诊科、 干部保健科和老年医学科 合并成综合内科,与呼吸、 血液、消化三大科室共同 构成大内科的新架构,并 将以往三个呼吸病区和三 个消化病区各自合并为一 个病区管理。“变身”后 的综合内科与三大科室完 全互补,除了设置乳腺肿 瘤方向,还增设了头颈肿 瘤、黑色素瘤、肉瘤等小 癌种,另外还包括急诊、 疼痛、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肿瘤心理和整合康复 5 个 特色方向。
“这 5 个特色方向在 省内其他医院也很少见,急 诊是全省唯一、面向全院肿 瘤急诊患者的复合型亚专 业。”谈起国家肿瘤区域医 疗中心最大的变化,大内科 下新组建的综合内科主任 魏淑青认为是理顺了科室 建制,让科室内的医生都能 人尽其才,找到自己适合的 肿瘤亚专业,并有针对性地 开展临床研究。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 的延长,他们的疼痛、免 疫不良反应、心理等肿瘤 相关症状和不良反应逐渐 被重视起来。建设国家肿 瘤区域医疗中心就是要投 入力量,承担起区域内肿 瘤患者所有诊疗需求。亚 专业多了,以往求治无门 的小癌种患者,或出现症 状无处就诊的患者都可以 得到及时救治,增加了患 者满意度。
“消化内科开设了神 经内分泌肿瘤特色方向, 并牵头成立了神经内分 泌肿瘤专病多学科诊疗 (MDT) 团 队 及 MDT 门诊,随着 MDT 模式的 逐渐规范,收治患者已达 516 人,达到欧洲神经内 分泌肿瘤学会对于优秀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的 评估标准,这一特色在 国 内 也 很 知 名。” 消 化 内科主任杨文慧介绍。
“一年多来的变化让 人惊喜,如今各个亚专业都 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省内外 积累了一定的声誉,收治患 者占比呈现稳步上升的趋 势。”段建春表示,有了对 应瘤种诊疗的科室和疾病诊 疗能力,自然能留住患者。
如今,随着肿瘤诊治 技术日新月异,对从业医生 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以往山西医院因为不是教 学医院,所以临床医生都没 有传帮带意识,新医生进院 都是科室主任等指导,缺少 疑难病例讨论或统一的大 查房这样的学习体系。
在完善科室建制后, 大内科各专业组对接起中 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每 周二的内科大查房和疑难 病例讨论,再加上定期向 总院派出访问学者,学习 总院的诊疗理念和治疗流 程,这些都使得医生的专 业能力、疑难危重肿瘤患 者处理能力迅速提升,诊 疗流程也更合理。
搭建平台 用科研强学科
在 采 访 中, 有 一 方 面所有主任的反应出奇一 致,这就是临床研究。以 往山西医院临床研究基础 薄弱,有分子病理室,但 开展的研究与临床结合不 紧密。通过前期调研,段 建春将提升医院科研能力 也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的一个重要抓手。“经过 一年的培训和学习,好的 苗头逐渐显现。”段建春 表示。
杨文慧就遇到了这样 一 位 40 岁 的 年 轻 姑 娘, 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又确 诊了局部晚期直肠癌,确 诊后本打算放弃治疗,但 杨文慧告诉她,有一项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 究正在开展,正好针对她 这类 MSI-High 的直肠癌 患者,入组临床研究后, 检查和用药都不需付费。 三个周期后,肿瘤完全退 缩,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据杨文慧介绍,患者之后 也无需手术,仅等待观察 就可以,真正实现了不花 钱治愈肿瘤。
山西医院的血液内科 是山西省血液龙头科室, 是山西省临床重点实验 室、省卫健委和省科技厅 重点实验室,也是山西省 血液肿瘤中心,在淋巴瘤 诊疗、感染疾病治疗、造 血干细胞移植方面一直走 在省内前列,但临床研究 也一直是血液内科主任苏 丽萍的“痛处”。“以往 都是参与别人发起的临床 研究,只有自己开展临床 研究才算有产出。”短短 一年时间里,血液内科在 总院 GCP 中心的指导下, 从 0 开始,已开展研究者 发 起 的 临 床(IIT) 研 究 17 项,并成为 37 项临床 研究的分中心。
山西医院由于不是教 学型医院,再加上课题申 请比较困难,以前对科研 重视程度不够。呼吸内科 副主任郭沁香也表示,“我 们最薄弱的部分就是科研, 如果说以前的科研是自发 的,那么如今就是有科学方 法训练下的科研。”因为总 院就非常重视科研,所以, 科室每周与总院大内科及 胸部肿瘤内科进行两次连 线查房,一方面进行 MDT 讨论,一方面会对科研课题 设计及课题申报提供指导。 此外,平时和总院的专家讨 论患者治疗的过程也是不 断学习和深思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也能挖掘到一些未 解决的科研课题。
承上启下 当好区域“排头兵”
凤凰。”如今,山西医 院无论是肿瘤诊治水平还 是科研能力都稳步提升, 也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 选择留在省内就医。以呼 吸 内 科 为 例, 2023 年, 科室门诊量较 2022 年增 长 15.3%、出院人数增长 9.3%,平均住院日显著缩 短,疑难重症及外省患者 明显增多。 医院能力提升的同 时,山西医院也在国家平 台上积极帮助省内基层医 院肿瘤诊疗中心加强诊疗 能力和规范化建设。血液 内科多年前已牵头成立山 西省淋巴瘤联盟,联盟内 医院的疑难病例,也可以 参与和总院内科的连线病 例讨论。
2022 年 3 月国家癌症 中心遴选山西省肿瘤医院 作为第一批肺癌规范诊疗 质量控制试点单位,2023 年 12 月段建春教授牵头 成立了山西省肿瘤医学质 量控制中心肺癌专家委员 会,同时携手省内 23 家医 院正式组建了山西省肺癌 精准诊疗联盟,推动山西 省肺癌精准诊疗体系规范 化、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合作 治疗体系逐步完善
一位头皮鳞癌患者 的诊疗过程令魏淑青至 今难忘,初见患者,他头 皮上一堆蘑菇样的肿瘤令 人揪心。“如果是以往, 外科的治疗方式就是长一 个 切 一 个。 这 例 患 者 经 过 MDT 讨论,术前新辅 助治疗缩瘤后,再行手术 治疗,后续内科和放疗科 再使用放化疗进行辅助治 疗,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 完整的治疗闭环。”魏淑 青说。
通过国家肿瘤区域 医 疗 中 心 建 设, 大 内 科 所有病种都形成了自己的 MDT 诊疗团队,对肿瘤 疾病的诊疗也由原来的单 人“作战”模式发展到“兵 团御敌”。
“山西医院各个专 业方向组也都和总院的各 专业组建立了联系,通过 各组之间更细致的讨论, 让山西医院内科各专业都 有了更多样的学习渠道和 时间、空间。对医生的水 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段建春介绍,现在越来越 多的医生在国内病例比赛 和青年医生大赛中崭露头 角,这有个人的努力,更 和平时的培训密不可分。
记者手记
以前专攻临床的段建春没有想过,今天 能在带动省级医疗机构发展建设中发挥如此 重要的作用,但她用“哪里需要哪里发光”的韧性承 担起这一重任。其实,每位医生都希望能为推动基层 医疗建设和国家临床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如今国家已 经擘画出“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 疗中心”这一医疗整体腾飞的宏伟 蓝图,正有待每位有志于健康中国 事业的勇士们为之努力奋斗。